锚定效应与迂回之道
2025-04-14
锚定效应与迂回之道
夏晓辉
一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谈到,人们心理往往具有很强的锚定效应,并会从一个锚定转化为另一个锚定。
从一个锚定转化为另一个锚定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我们观察到,资本市场中的这种转化一般需要三个季度以上。
锚定效应会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投资中的不可能三角”。
也就是说,市场中难以存在这样的机会:1、公司商业模式好,竞争优势显著;2、景气度高;3、估值还便宜。
二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反过来想。
当一个行业从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时,股票一般是高估的。这是因为,人们的心理锚定还处在高速增长的状态,直到转为中低速增长较长时间以后,股票估值才能趋于正常。
所以,我们对当前一些机构普遍看好的,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甚至中低速增长的资产表示担忧。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行业从恶化、衰退逐步转向稳定增长时,股票一般是低估的。
我们认为,这是目前市场存在的主要机会。这些机会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从低估演绎到高估。
三
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
当公司的损益表高速增长时,股价中往往渗透着人性的贪婪;相反,当公司的损益表快速恶化时,股价中往往渗透着人性的恐惧。
相对微观,宏观趋势带给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可能更大。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更加剧烈的波动来自宏观的难以捉摸。
四
那么,有不变的锚点吗?不变的锚点是什么?
任何时候,公司的商业模式和长期竞争优势是投资决策的起点和关键,这才是不变的锚点。
放在一个长的时间维度中,只要你投的是好公司,即使短期高估,股价下跌只是周期波动,并不会成为“永久性损失”。但是,如果你投的不是好公司,很遗憾,时间会成为你的敌人。
五
所以,投资的三角中,景气度是可以暂时舍弃的。我们可以在那个并不舒服的地方切入,耐心等待“势”的变化,这就是“迂回之道“。
也应了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的那句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狂热中毁灭。
我们喜欢投资那些商业模式好、长期竞争优势突出的公司,尤其是当它们的股价渗透了人性的恐惧的时候。
2023年1月8日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六禾致谦(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