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眼镜蛇的眼睛

夏晓辉   2020-02-16 本文章125阅读

“普雷斯顿先生,假如一条眼镜蛇对着你摆动头部,而你盯着它的眼睛,你会觉得这种感觉叫‘着迷’吗?这就是我对埃博拉的感觉,说是吓得屁滚尿流还差不多。”
……
“你觉得病毒很美丽?”
“噢,对,”他用柔和的声音说,“盯着眼镜蛇的眼睛看,恐惧其实还有另外一面,你说是不是?你渐渐看见美的本质,恐惧越来越少。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埃博拉病毒,就像欣赏完美的冰雕城堡。这东西那么冰冷。纯粹得那么彻底。”
这是《血疫》一书中,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和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卡尔·约翰逊的两段对话。截至2月16日11时,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达到68584人,死亡1666人,大大超出2003年的SARS。
明明是死亡的恐惧,为什么成了“完美的冰雕”?我是如此迫切地想了解病毒的本质,以及它对大众心理、投资者、企业家包括全社会构成了怎样的冲击。把这些记录下来,思考它对于我们不断前行的意义,也许是我面对那些让人泪目的受难者和义无反顾的逆行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01 自私的病毒

你越是琢磨高危病毒,你越会觉得它们不像寄生生物,而是越来越像猎食者。猎食者的特征之一就是会无声无息地潜行,有时候会埋伏很长时间,而后突然暴起袭击。

《血疫》,理查德·普雷斯顿

病毒是非常古老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细胞生物,一类是细胞生物,病毒就是非细胞生物的主角,而细胞生物则是病毒的天然宿主。病毒由两种基本物质组成,基因物质RNA或者DNA,以及保护基因的蛋白质外壳。
病毒无处不在,只要有细胞生物的地方,几乎都有病毒。1989年,奥伊文·伯格的论文表明,每毫升海水中能够找到2.5亿个病毒颗粒。科学家做过测算,如果将地球上的所有病毒头尾相连排成一排,长度将达到2亿光年。
病毒自身缺乏生长或繁殖机制,需要依靠所感染的细胞存活。通常,病毒会把自己的基因和蛋白质注入宿主细胞,让宿主细胞成为自己繁殖的“代工厂”,通过这种方式,它们把遗传物质从一个物种搬运到另一个物种,为生物演化提供了新的遗传材料。
对于人类来说,病毒是我们的老朋友,人体内潜伏着天文数字的病毒,但绝大部分病毒对我们无害。狩猎、驯养动物、城市化和全球化,使得新的、变异的病毒和人类的联系更加密切。一些让我们害怕的传染病都是来自这些病毒的侵袭,如艾滋病、埃博拉、SARS以及本次新冠病毒肺炎。长期来看,致命性病毒和人类宿主之间的攻防大战,是一场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

图: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于2013-2016年在西非爆发,造成28464人感染,11323人死亡,致死率之高让人恐惧。

病毒无疑是自私的,对它来说,最理想的方式是既保证宿主活着,又能让自己繁殖后代。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会使用很多“伪装”手段,骗过人体免疫细胞的攻击;同时“挟持”宿主产生一些临床症状(如打喷嚏、腹泻、呕吐、流血或者皮肤生疮),这些症状会成为它们传播(繁殖)的一个重要途径;还有,病毒是已知生物体中突变率最高的,通过变异,对人体免疫细胞的攻击产生抵抗力,从而更长久地活着。

人类对致命性病毒的防御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最传统的做法,物理隔离,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二是依靠和激发人体免疫细胞的作用杀灭病毒,包括使用激素和疫苗;三是通过研制新的病毒(噬菌体)或者药物来杀死致命性病毒和受感染的细胞。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谈到,要在自然选择中获胜,成功的基因必须具有三个特征:1、长寿;2、生殖力强大;3、精确复制。同时,基因在和环境以及竞争者的进犯与防御过程中,会遵循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SS)。ESS概念的发明被认为是自达尔文以来进化理论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对于某种病毒而言,其结局无非是三种:要么杀死宿主,自己也随之死亡,或者被宿主免疫细胞杀死;要么产生变异,择机感染新的宿主;要么和宿主共生共存,潜伏其中。按照演化生物学的观点,病毒会在宿主死亡的可能性和让宿主传染给其他人的成功率之间取得平衡。所以,我们通常看到,高致死率的病毒传染性不强,传染性强的病毒致死率不高。

这一现象同时也预示着,每一场传染病最终都将以人类的胜利结束,只是会因病毒的特性和人类防治手段不同而经历不同的波折和时间,然而人类也只是暂时的胜利,下一场病毒来袭已经悄然在路上。

 

02 大众心理:恐慌与力量 

于是,人们注视着病毒慢慢靠近,开始害怕,觉得自己虚弱无力,好像它是一朵无情的逼向自己的毒云。它就在1000公里以外,然后是500公里、50公里、25公里了……

《大流感》,约翰·M·巴里

                   

图:1918年,全球大流感爆发时期的紧急医院,摄于美国堪萨斯州Fuston营。

病毒传播和影响大众心理的信息传播都是通过人际网络实现的。人际网络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叫“巨型分支”,一个叫“基本再生数”(R0)。分支是指人际网络的各个部分,其中的每一节点都能通过一条联系路径到达彼此。巨型分支就是人际网络中比较大比例的节点构成了同一个分支。

基本再生数是流行病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每一新病例所造成继发感染数字的平均值(在无事先免疫和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如果每个新病例平均引发一人以上的感染(R0 > 1),那么该流行病就有可能扩散,相反,如果R0 < 1,疫情就会逐渐消失。同样,人际网络中,如果R0 > 1,这个分支就会扩展为一个巨型分支,相反,网络将成为大量互不连接的小型分支与孤立节点的集合。

病毒的基本再生数取决于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传染有多容易,以及每个人有多少人际联系。据科学家估算,在几内亚和利比亚,“人命的黑板擦”埃博拉病毒的R0(在没有医疗干预时)略高于1.5,而在赛拉利昂则接近2.5,这一差异源于人口密度的不同。显然,人类目前能够控制大型传染病的办法,包括前文提到的隔离、疫苗、药物等几种手段,无疑都是通过显著降低病毒的基本再生数实现的。

在移动互联网尤其是微信等即时通讯普及的今天,信息在人际网络的RO大大高于1这个临界值,所以几乎所有人都在一个巨型分支中。尤其这次自我隔离时期,大家关注点都集中在疫情,所有和疫情相关的信息,包括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都在极短时间内可以达到任何一个节点。这恐怕是本次新冠病毒肺炎和2003年SARS在影响大众心理方面最大的区别。

大型传染病通常都会给人们带来恐慌。恐慌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病毒的无知,二是高感染率,三是致死率。一般来说,一种致死率高,但R0比较低的病毒,与一种快速有效传播、致死率不高的病毒相比,后者更加让人担忧。SARS的R0大约在2.6左右,致死率9-10%,而这次新冠病毒R0大约在3.7到4.3之间,致死率2-3%。所以相比SARS时期,人们明显更加恐慌。

本次疫情中大众心理变化和其中蕴含的力量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内容。由于处于春节假期,同时又因疫情自我隔离,所有人其实已经构成古斯塔夫·勒庞所说的“心理群体”。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聚焦同一个方向,他们的自觉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非常类似于资本市场中出现的超级牛市或者超级熊市的状态。

我们从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到以下群体现象:

1、谣言满天飞,人们很容易轻信谣言;

2、细微之事,一经触发,容易夸张、放大;

3、人们对事件和人物的批评比平时要更加大胆和犀利;

4、正直无私的专业人士容易形成意见领袖(典型如钟南山院士、张文宏教授),他们的观点左右了群体的心理,事实上降低了人们的恐慌程度,自然也赢得了个人名望;

5、李文亮医生事件说明,群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6、人们在灾难面前体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守望相助、与子同裳的英雄气概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信念,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03 投资者行为:市场永远是近视眼 

投资者也是大众的一部分。面对疫情,投资者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同时受到威胁,心理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当安全感缺失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精神都会崩溃,更别说投资行为了。公元前430年,当雅典遭遇不明病毒侵袭时,1/3的雅典人口死亡,根据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记载,“以往最稳重、备受尊敬的人也终日沉湎于暴食、酗酒和淫乱中…”。

图:油画《古城中的瘟疫》,由艺术家Michiel Sweerts画于1652—1654年之间,重现了公元前430年,雅典瘟疫时期的景象。

疫情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疫情持续的时间;二是对投资对象的实质性影响。实质性影响往往难以评估,但疫情持续的时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帐。对于本次新冠病毒肺炎,人们普遍估计应该会持续半年左右。

市场永远是近视眼,喜欢用短期数据线性外推,不同的投资者结构还会进一步影响“市场先生”的行为。我们可以根据时间轴长短将投资者分为三类:

1、短时间轴投资者:关注一个季度的变化

2、中时间轴投资者:关注一个季度到一年的变化

3、长时间轴投资者:关注一年以上的变化

在A股这样的市场中,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是第1类和第2类,面对持续半年的疫情,市场冲击往往会表现得比成熟市场更剧烈。

虽然如此,正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每次病毒来袭总会以人类的胜利结束,对大多数人和企业来说,这终究是一次性的。市场反应也是这样,恰如斯坦定律:“如果事情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它就会停下来。”

我们分析了最近100年以来全球几次重大传染病对资本市场的冲击,结论如下:1、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时间大约两个月。疫情本身有长有短,长的有两年,短的只有几个月,但无论多长,对市场的影响也就两个月。2、从冲击幅度来说,指数最大跌幅15%(1957年的亚洲流感和2003年的SARS),其他的跌幅约在5%-10%。

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结合对市场的综合判断,我们2月3日就发文(参考《疫情时期关注长期价值和安全边际》)认为,“市场下跌9-11%已经基本反应了本次疫情对经济和情绪的冲击”。还是要加上一句,“如果疫情不出现反复”。 


04 企业家行为:心能转境

我们不是很赚钱的公司,不是能呼风唤雨的公司,更不是夸夸其谈的公司,我们来自于基层,我们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但我们有仗义的心!所以我们要坚持!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困难是会很快过去的!因为相信就是力量!52万人就是力量!  

顺丰控股CEO,王卫

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可以分成四种情况:1、对企业家造成严重伤害(如导致企业家死亡);2、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造成严重伤害;3、只有短期影响,没有长期影响;4、危机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历史上看,受疫情影响巨大的中小企业很多,但卓越企业几乎都没有受到疫情的长期伤害,反而是有些优秀企业家利用疫情的冲击,采用了非常强劲的行动,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正所谓:多数人心随境转,少数人心能转境。

本次疫情中,根据我们研究员的分析,下面两家企业的行为值得关注(我们不是推荐公司)。

1、迈瑞医疗:

敏锐的危机(商机)意识:早在疫情初期,迈瑞就已主动联系当地医疗机构,安排百余名工程师做设备巡查,做好了应急调配物资的准备。

快速的应急能力:1月23日武汉封城,相较于其它驰援企业,迈瑞已连续几批将医疗设备送到了一线。同日火神山、雷神山筹建,迈瑞团队当晚就给出了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并迅速成立前线团队,应对配置、物流及安装事宜,响应有力。

强大的供应保障:疫情突发带来的医疗设备需求是“井喷式”的,迈瑞第一时间组织生产,光明制造中心年初二就已复工,春节期间有1400多人在岗,短期内完成了万台设备的入库和发送。迈瑞为前线提供了移动DR、便携超声、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血球仪CRP、生化仪、化学发光、凝血体外诊断设备等产品,品类齐全度之高为同行翘楚。

2、顺丰控股:

疫情时期,直营体系的顺丰相较于其他物流公司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成为了支撑湖北乃至全国物流的核心力量。春节期间,顺丰在湖北有2600余人在岗,其中武汉地区近千人,对比多数物流公司20-30%的在岗率,顺丰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

截至2月3日,顺丰依托于自身58架自营货机的优势,临时增开“深圳=武汉”、“杭州=武汉”、“北京=武汉”等多条救援航线,保障防疫物资的运输,全网运输防疫物资超过816吨,合计超过2415万个包裹,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超过70吨的速度增加。

 

05 不要浪费一次灾难

人类历史上致命病菌的重要性,可以从欧洲人征服新大陆并使那里人口减少这件事得到很好的例证。 
《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灾难已经发生,我们就要坦然接受!事实上,我们一生中要经历很多次这样的灾难,灾难仿佛是人类进化的阶梯。

不要浪费一次灾难!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全社会需要从灾难中反思和学习的东西很多。投资者和企业家可以学习到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个简单的市场模型:

基于行为方式,我们把投资者简单地分为短期行为投资者和长期行为投资者,同样,企业家也分为短期行为企业家和长期行为企业家。面对多次灾难冲击,我们来讨论最好的市场组合是什么。

我们可以模仿理查德·道金斯方法,把人的行为方式当成一种觅母(MEMO),觅母被模仿当作“基因的复制”。我们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期投资者和长期企业家都将成为经济生态进化中的赢家?

我们无须做太多论证(多次博弈模型),如果仍然用进化中的稳定策略ESS,我想最有可能的组合是长期投资者匹配长期企业家(如上图)。组合的结果或许可以这样描述:

对于长期企业家而言,灾难让他们更好地看清了自己,更好地认知了世界,杀不死他们的灾难让他们更强大。

同样,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灾难除了是一面镜子,灾难还是甄别卓越企业和获得超额收益的良机。

想起了“病毒”这个词的意思,据说承自罗马帝国,原意是蛇的毒液或者人的精液,既是“毁灭”,也是“创造”。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往 期 推 荐

 疫情时期关注长期价值和安全边际

  年度思考:从怀疑到相信

• 权益投资观察 | 公司巨型化和高龄化背后的隐喻

 权益投资观察 | 龙头公司的韧性能否持续?

• 为何海天茅台恒瑞能有高估值?


择智慧雪道 || 做财富的持守者



上海六禾投资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4年8月,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 投资领域涵盖证券投资、PIPE(上市公司私募股权投资)、VC(创业投资)和固定收益投资。曾荣获金牛奖、金阳光奖、福布斯最佳私募基金、清科中国私募股权投资50强等多项行业殊荣。

六禾投资秉承价值投资和结构致胜理念,注重“可积累性”研究,致力于通过揭示价格、投入资本、分享思想等方式,促进卓越企业家、稀缺资源和领先技术的价值合理化,帮助客户实现资本增值,推动资源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