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思维的乘法:复利思维

曾生 CFA   2021-07-25 本文章187阅读


前 言

本文缘起于我们六禾一年一度的封闭式集思会。


在集思会中,我们会对过去一年的所感所悟进行头脑风暴,无论是投资思维的想法,研究方法论的体悟,对错误的反思总结,和对未来的谏言等,畅所欲言。


我们相信团队的思维只有不断地碰撞,才能使我们的投研更体系化、协同化,进而持续迭代、进化。


今年的集思会,基金经理曾生先生在我们内部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投资思维的加减乘除》的精彩分享,将其投资理念的四种思维分别以加减乘除作为对照,进行深入阐述。


曾生先生,现任六禾投资合伙人、基金经理,CFA。


加入六禾之前,曾生于2004-2017年就职于QFII基金管理公司APS Asset Management(毕盛投资),任QFII基金经理,专注于A股投资,为全球大型机构投资者管理超过20亿美金的投资组合。此前,他在金华信托与招商证券担任消费行业分析师,拥有23年证券行业投研经历。


他也将其进一步梳理成文,分篇发出,我们此前已经发布了《投资思维的加法:系统思维》《投资思维的减法:证伪思维(上)》《投资思维的减法:证伪思维(下)》


以下为新篇《投资思维的乘法:复利思维》,祝开卷有益!



金融区的环境,一般都不错,以前上班的几个地方,办公楼旁边都有公园。

 

吃过午饭,总喜欢去公园里走走。走累了,也会坐下来休息一下。东看看,西看看。工作压力大的时候,看看这些在安静的公园里,向着阳光雨露,无忧无虑地生长着的花草树木,感觉挺羡慕的。

 

看得多了,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这些植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总是向上生长。

 

再一想,才意识到,阳光在上面,可不得往上长吗?阳光意味着能量,它们的生长需要能量,它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而向上生长。

 

这么简单的道理讲出来,似乎有些可笑。世界上有很多道理,并不复杂,甚至也听别人说过,但总是要过了很久,碰上一些事情,才突然明白过来。

 

有了这个想法,再观察植物的时候,发现真是没有特别臃肿的植物。按照人的身材标准,它们个个都是非常苗条的,个个亭亭玉立。只要有一点多余的营养,它们就尽量长得更高一点,爬得更远一点,叶子更茂密一点。有些植物的枝条甚至长得太长,不得不垂下来。

 

这些花草树木,生活得一点也不轻松!为了赶在冬天来临之前结出种子,它们真的很拼!珍惜每一缕阳光,珍惜每一滴水……

 

君子爱财,亦如草木向阳。草木向阳,为了获得能量,遵循天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在哪里呢?

 

 

01 复利威力

 

 

最近网上有一个段子,说某艺人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赚了1.7亿(人民币),平均每天能赚208万。


一天赚200多万,太厉害了!但是,有高人马上提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问题。假如每天能赚208万(人民币),要达到比尔·盖茨现在所拥有的财富量(1200亿美元),需要多少年?

 

答案是要1062年,也就是要回到公元959年,还能赶上看第二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好戏。

 

日薪208万元人民币,年薪7.6亿,要干1000多年才能赚到前首富的财富,这个结果太让人绝望了!

 

这里面有两个启示,一是靠打工赚工资,工资再高,也不可能成为首富。要发财,必须持有股权,也就是要当老板;二是,靠财富的简单累加,永远也跑不过财富的乘法——复利!

 

靠创业比尔·盖茨当上了世界首富,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创业,直接当老板这条路太难,不如来股市间接当老板。股市人人都可以参与,照样产生了世界级富翁——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很富,但是他一生中99%的财富,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他到底是怎样获得了财富的大爆发?答案就是投资的复利效应。

 

假定每年投资收益率10%,以单利计算,投资100万元,每年可赚10万元,十年可以赚100万元。但如果以复利计算,100万元的投资,第一年赚10万元,第二年赚的却是110万元的10%,即是11万元,第三年则能赚12.1万元……

 

看到了吗?每年赚到的钱是不断增加的,这就是所谓的“利滚利”。到了第十年总投资获利是将近160万元,成长了1.6倍。

 

在第一个十年里,投资复利之下,投资金额变成了260万,比单利多出来三成。

那第二个十年呢?单利金额300万,复利金额673万,比单利多出来1.2倍;

那第三个十年呢?单利金额400万,复利金额1745万,比单利多出来3.4倍;

那第四个十年呢?单利金额500万,复利金额4526万,比单利多出来8.1倍;


……

 

同样是10%的收益率,但是赚钱速度的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股市上,大家经常说“十年十倍”。

 

如果十年十倍,二十年单利是二十倍,而复利是一百倍!


如果十年十倍,三十年单利是三十倍,而复利是一千倍!


如果十年十倍,四十年单利是四十倍,而复利是一万倍!


……

 

财富如滚雪球般增长,越滚越大,越滚越快,赚钱越来越容易,这就是复利效应。相同的本金,相同的时间,相同的收益率,只因增长的模式不同,结果却有天壤之别。

 

巴菲特在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生涯中获得了20%左右的复合收益率,在长期的复利作用下,他一度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

 

40年的投资期限,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不成问题。即使是做不到26%的复合收益率(十年十倍),做不到15%的收益率,按照10%的收益率,复利效应也能把一个人的财富提升45倍。

 

复利为什么这么厉害?答案就是单利是加法,复利是乘法。加法是线性增长,复利是指数增长。

 

做加法,还是做乘法?


是否能够在尽可能早的年龄,开启人生的复利之旅,关键就在于是否懂得复利,是否相信复利,是否会运用复利。

 

 

02 复利之源

 

 

滚雪球需要长长的雪道和湿湿的雪。在所有投资品中,投资股票没有期限限制,因此股票投资是最长的雪道

 

股市上是否存在湿湿的雪?答案是肯定的。与债券、房地产和其他另类投资相比,股市在非常长期的时间段内,提供了最高的复合收益率。

 

根据杰瑞米·西格尔教授的研究,从1802年到2013年的两个多世纪时间里,持有现金每年净亏1.4%,黄金每年收益0.6%,短期债券2.7%,长期债券3.5%,持有股票6.7%。

 

美国200年以来的股市指数曲线,尽管不停的震荡,但是总体方向一直以来是向上的。虽然持有股票的年度平均收益率只有6.7%,但是股票指数总共上涨了超过100万倍!

 

从公司财务层面看股市的复利来源,并不复杂。每年,上市公司并不会把所有的利润都分配掉。留下来的留存利润就会在下一年继续创造利润。公司每年的利润就成了“利滚利”。

 

股市上有很多上市公司,尽管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能保持长期的利润增长,但是把所有的上市公司放在一起,就相当于一个经济体,同步于该经济体GDP的长期名义增长率。

 

另外,那些最需要从股市融资的产业和公司,往往是当时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发动机。投资这些领域,是分享经济增长的绝佳办法

 

在17、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兴起以前,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交易的主要是与海外贸易相关的股票。为了分散风险,人们把每一条远洋船的收益权分割成很多股份,让不同的股东分散持有。而同一投资人,也可以同时持有多条远洋船的权益。

 

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在此后的100年左右时间里,铁路股是美国股市上最主要交易品种。1880年,铁路股票市值达到巅峰,占据了当时美国股市总市值的60%以上。即便在1900年,铁路股仍然占到总市值的38%。铁路证券给当时的美国投资者创造了长期而稳定的投资回报。

 

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由于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经济陷入“滞涨”,股市横盘15年。


之后,随着硅谷半导体产业兴起,信息产业逐渐成了美国经济的发动机,所谓的“科网股”逐渐成为美国股市的投资主体。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以脸书、亚马逊、苹果、微软和谷歌(FAAMG)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股票上涨百倍,成了信息时代最大的造富机器。

 

除了长长的雪道和湿湿的雪,股市还具有其他的优势。股票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较低的交易成本,投资者可以在股市随意地调整投资方向

 

可投资的股票数量巨大、门类齐全,上市公司可能来自境外,或者是跨国公司,便于投资者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股市中也创立出很多股票衍生产品,包括指数产品,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让不同投资策略得以顺利实施。

 

成熟股市的市值一般接近甚至超过该经济体的GDP,无论资金量多么大的投资者都可以在其中运作。水大才能养大鱼,小资金投资者体会不到,但是对于大投资者,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是很重要的。

 

 

03 时间开花

 

 

复利的威力不用怀疑,有公式在哪里摆着,谁算都会是相同结果。复利的逻辑也不用怀疑,“利滚利”的可积累性一说就明白。

 

复利效应的存在也不用怀疑,比如美国股市200年的历史和巴菲特的业绩记录,都是事实。


但是,提到复利,人们的质疑仍然会很多,最担心的是连续赚钱的可能性。

 

把时间轴沿着花蕊的方向穿过喇叭花,花的上缘就可以看作是一条复利曲线。这是一条随着时间加速上升的曲线。由于每一期都赚钱,在利滚利的推动下,复利曲线呈现出加速上涨的势头。平均收益率越高,复利曲线就越陡。

 

如果出现负收益,那么曲线就会走平,甚至下降。如果不幸全部都是负收益,就变成了反复利曲线,会加速下跌。本金会快速流失一空,不得不退出市场。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长期收益率与经济的长期名义增长率保持一致。人类的经济发展也是一条复利曲线

 

20万年前,最初的原始人出现在非洲。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的知识积累指数型增长,技术进步与人口压力交替促进,都走出了复利增长曲线。在信息时代,半导体的性能提升就遵循了指数型增长的规律,即著名的摩尔定律。

 

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尤其是利用能源的能力,使人类获得了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多的食物。在生物本能的推动下,全球人口在几十万年的时间段内呈现指数型增长。

 

人类第一次到达10亿,用了二十万年;第二个十亿,用了123年;第三个十亿,用了33年;第四个用了14年;第五个13年;第六个11年。现在,全球人口70亿。

 

人口增加,人类的经济活动会同步增长,市场规模以及市场交换所需货币的总量也同步增长,最终以货币计量的全球经济发展指数也呈现指数型增长。

 

基于全球经济的复利增长,只要把资产进行全球配置,并确保投资组合表现跟上市场整体表现,这样就可以达成与全球经济同步增长的目标。

 

现实中,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经济体。单看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周期性,短期波动性很大。很难感受到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河流有汛期,汇入大海就没有汛期了。

 

欧洲在工业革命和海外贸易的推动下,曾高速增长了几百年,但是现在经济发展已经远不如以前。之后,美国等新兴经济体替代欧洲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发动机。近几十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新兴经济体不断替代老经济体,持续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使得全球配置的投资组合有了获得长期复利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率,复利投资者也可以把资产配置更加倾斜于经济活力最强的经济体(比如中国和美国),这样投资组合管理更容易,实现复利效应也更有保证。

 

沿着这个思路,还可以再进一步。在活力最强的经济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齐头并进,总会出现一些结构性的产业趋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比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受益于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产业趋势的推动,而美国近40年来的经济增长也受益于高科技、信息产业和互联网的大发展。

 

因此,复利投资者可以在高增长的经济体中,重点关注并重仓配置其中的主流产业,可以优化投资组合,提高长期收益率。

 

复利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往往会更加倾向于布局高增长经济体及股市,更加注重长期产业趋势和龙头公司。

 

难道价值投资就不能实现复利效应?当然也能,巴菲特就是典型。强调投资成长经济体、主流产业和成长股,是为了方便展示获取复利收益的流程。

 

为了复利,投资组合需要连续创造超额收益。而超额收益的来源,不仅仅来自于成长股,也不仅仅来自价值股。周期股、机会股等也有提供超额收益的能力。

 

先吃鱼头,还是先吃鱼尾,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要在环境变了,或趋势变了之后,还要执着于一端。

 

 

04 时空思维

 

 

对复利最严重的质疑,来自均值回归。复利增长表现为一直增长,没有尽头,而均值回归预示着涨多了,就要跌下来,进入周期循环,两者似乎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均值回归的现象非常普遍。


比如,再高的树也长不到天上;一年四季,温度周而复始;白天和黑夜,周期往复;人有好运歹运,也有旦夕祸福,似乎是命中注定。“道者反之动”,成了人们心智模型的默认设置。

 

在股市上,人们满眼看到的,是股价的起起落落,涨涨跌跌,是上市公司的生生灭灭。所谓万物皆周期,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铁律。

 

尽管如此普遍,均值回归却是一个思维的陷阱。不从周期循环的思维桎梏中解脱出来,就不会真正理解、接受和获得复利思维。

 

均值回归的周期思维是空间思维,而复利思维是时间思维。


均值回归是向均值靠拢,均值在哪里?在一个空间里。而时间轴上的复利增长,如泼出的水,和射出的箭,一去不回头。

 

把时间比作一只箭,均值回归则是垂直绑在箭杆上的弹簧。弹簧在周期伸缩,却不影响箭一飞不回头。时间之矢,其实是暗含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熵增过程。

 

时间是比空间更高一个维度的存在。时间可以不依赖空间而存在,而空间必须依赖时间来标度。比如,喜马拉雅山是距今3000万年前才形成的,更早之前还是海洋。没有具体的时间标度,喜马拉雅山还存在吗?

 

在股市中,人们受周期循环的思维之困久矣!时时刻刻在猜测着明天是涨还是跌;股票涨了,就开始担心下跌;今年运气好,赚钱了,开始担心明年好运气就到头了;看好一个长赛道中的好公司,股价一涨就慌了,也不管这个公司未来的基本面还在继续加速成长……

 

空间思维者相信周期循环,总是会认为,现在投资收益越好,未来大概率会亏得越多。用统计学的说法,就是投资收益没有遍历性。通俗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如果在时间维度上也是均值回归的,那么放出来的货币未来必然要收回去,以货币计价的房价要跌回到起点,所有的现代技术都会退回到石器时代以前的水平,而人类也要重新开始茹毛饮血……这显然是荒谬的。

 

周期循环的思维误区在于,在时间的维度硬要套用空间思维


均值回归普遍存在,这没有错。但是在时间轴上,是否会出现因果循环,这个要区别对待。佛教中的来生转世,因果报应,在股市中并不适用!

 

投资者只要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就不用担心收益率太高之后会出现均值回归,也不用担心所谓的“福祸相依”,从而使自己失去获得连续成功的勇气。

 

陷在空间思维中,陷在周期轮回思维中,浪费了时间,失去了本该获得的机会,不值得。


珍惜每一次成功,使这次成功成为下次成功的基础;只做有可积累性的事情,并把今天的积累与未来的积累相乘。

 

均值回归的思想并非没有用,只是不可以到处用。如果股价上涨太快,提前反应了基本面,及时兑现一些投资收益是明智的。


相反,有些市场、有些股票跌得太多,是可以抄底的。但是,大多数是不能抄底的,尤其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快速火了一把,再跌下去,大多数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05 突变与内卷

  

 

对于复利,还有一类质疑,就是过去股市的复利效应是否有可持续性,未来是否有足够的增长空间?

 

比如,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基数很低,因此美国经济过去200年实现了高速发展,由此带来了股市两个世纪的复利增长,这是否会是一个特殊案例?下一个200年,是否还有这种机会吗?

 

在全球化红利逐渐退去之后,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还会持续增长吗?科学发展的空间和速度是否面临着瓶颈?如果未来如果人口不增长了,需求停滞了,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是否会出现停滞?

 

这的确是非常有力的质疑。1945年,制造出原子弹以后,人类第一次拥有了全面自毁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肯定是石头和棍棒”。

 

面对未来,的确不能盲目乐观。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人,不排除是一种偶然现象,因此也不排除被毁灭的可能性,也许是因为自然灾害,也许是因为外星人入侵,也许是因为机器人统治地球……

 

6500万年前,恐龙在地球上称霸2亿多年后,突然灭绝了,这样的事情无法保证不在人类身上重演。

 

当最悲观的情景出现之后,谈钱也就失去了意义。现在谈论复利,只需假设人类不自毁。

 

自创世以来,时间的箭头一直向前。但是,世界并非是直线式前进的。不管是大系统还是小系统,其演化的方式都是螺旋式的


系统本身的发展在时间轴上是单向的,而系统中的个体却总是不断生生灭灭,保持着新陈代谢。以个体的不断生灭,换来整体的不断演化(evolution)。

 

人类是个系统,人类的经济社会体系也是个系统。每个人都是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个体,每个企业是人类经济生态中的个体。

 

单个企业的寿命是有限的,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企业除了通过经营创造收入和利润之外,也是各项社会资源的使用者和传承者。


在所有的社会资源中,人力资本以及包含在其中的知识资源跟人体的基因一样,具有可积累性和变异性。

 

老的企业消失了,新的企业被创办起来。不管老企业还是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知识通过代际传承和社会教育,被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具有了可积累性。

 

同时,为了更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相当于人类的基因突变。有些创新是颠覆性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大部分创新只是一些渐进的改善和提高,或者是现有技术的重新组合。

 

在所有的创新中,大部分创新都是失败的,只有少数创新更能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使该类企业具有了更大的生存机会。


在这些创新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整个产业也获得了发展机会。所有的新型产业加在一起,形成了经济整体的增长动力。

 

股市是经济生态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经济一道呈现出复利成长性。这一切来源于人类知识和技术进步的可积累性,以及个别企业不断创新突破的努力

 

复利思维是一种演化思维。既要变,又要不变。


变,体现的是适应性;不变,体现的是可积累性。只要这种演化机制存在,复利效应的基础就存在。

 

现在,内卷(involution)成了一个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对于未来发展的普遍焦虑。而在创新一侧,颠覆性的创新被称为革命(revolution)。

 

革命意味着突变,异化,是外向式的突破;内卷意味着收敛,同质,是内敛式的收缩。如果没有突变,就意味着没有创新,环境的选择优化机制无法运作,演化就会停滞不前。


因此,内卷意味着系统失去成长的活力,脆弱性大大增加。

 

有人担心未来经济发展会停滞,因为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全球化变慢,科学进步变慢,人口增长变慢等等……


这些问题只会导致内卷的、没有创新力的经济个体(国家、产业或企业)被边缘化,而会给那些具有创新活力的经济个体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机会。

 

危机,危机,对有些个体是危,对另外一些个体是机。

 

演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演化不会在乎是什么样的环境变化,包括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些问题也并非是新问题,也并非是人类历史上遇到的最大挑战。

 

科技的发展具有“无尽的前沿”,人类的天性是永不满足和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生态演化机制一定会再一次发挥作用,并把人类送入一个新的增长轨道。

 

复利投资者应该学习生态演化的机制,建立一个兼具稳定性和迭代性的投资组合,只选择那些最有创新活力的股票,而淘汰那些不思进取陷入内卷的股票,从而获得长期复利增长

 

即便全球经济有放慢的一天,只要保持资产的份额不降低,也是胜利,不是吗?

 

 

06 慢就是快

 

 

对于复利思维,还有一个质疑就是认为复利思维太大而化之,不具有实际操作性。比如,知道股市在数百年内都是振荡向上的走势,对日常的股市投资有意义吗?

 

虽然大势向好,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的金融危机,就能让股价腰斩。过高的波动性让大多数投资者不敢穿越牛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永久性的投资损失。

 

另外,除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之外,单个公司或者板块的非系统风险更加凶险,一旦踩雷,多年投资收益毁于一旦。而选股也难度极高,即便具备财务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高成本也是一个大问题。

 

在投资决策时,会出现无数多两难困境。比如,前景看好的股票,估值就会很高;增长确定性高的,潜在投资回报就很低;业务发展空间大的,财务风险就会加大……

 

坦白说,股票投资并非易事。上述投资的困难并非因为复利思维而起。没有复利思维,这些困难仍然存在;有了复利思维,这些困难也没有变得更加困难。

 

股市门槛很低,大家开好户就能买股票。那些把炒股当回事的投资者,买入股票就相当于是参与了一项生意。因此,股票决策相当于企业决策。

 

打工者与老板主要的区别就是赚钱的确定性不同。只拿确定性收益的人,是债主,是工薪族;承担不确定性结果的人,是老板,是企业家。

 

另外一个区别是赚钱的时效性也不同。工资会定期发放,而投资项目往往要经历长达数年的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的过程。

 

股市波动性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强。股价对基本面的反应也有时滞,有时候价值回归的时间也会长达数年。

 

成功的投资者具有很强烈的信念,面对收益不确定性,仍然会保持信心。如农人那样,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亦如僧人那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总之,他们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

 

成功的投资者把投资股票当成企业经营,给有价值的投资标的以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对获得投资复利,非常重要。

 

如何才能习得复利思维?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投资中学习投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试着持有一个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十年以上。

 

只有经历过整个过程,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时不时被突发的紧急情况吓出一身冷汗,投资者才能慢慢地体会投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同时,账户余额也在无声无息的、慢慢地增长着,这会鼓励投资者把股票继续持有下去。

 

这种慢慢赚到的钱,来自上市公司的生意,而不是来自市场的博弈,因此会给投资者带来一种掌控感。只要上市公司经营正常,稳定增长,就不怕赚到的钱再失去。

 

人的精神也会慢慢放松下来,不再有在黑暗中摸索的迷茫。不知不觉间,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研究产业趋势上面。有时候,对于管理层的一些经营决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局外人。

 

在投资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个公司生意的理解,也加深了对所在产业的理解。慢慢地,这些理解扩大到了产业的上下游和周边产业,一些新的投资想法就产生了。

 

人只有爬上这个山头,才能看到下一个山头;人只有亲自爬上了一个高度,才能理解更高一层的高度。亲历之前,不能真正领略,打死也不信。

 

这就是股市中认知的可积累性


认知有可积累性,还有人脉也有可积累性。所有这些可积累性,最终带来了投资收益的可积累性。既然是可积累的,那么就是即便赚得再多,也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等桃子熟了再下山摘桃子,表面上看起来比桃农种桃子要快很多。但是,前者是原始人干的事情,后者是农业生产,那个效率高自然不用说。

 

如果桃子熟了摘桃子,梨子熟了摘梨子,苹果熟了摘苹果……一年四季都有收获,岂不是更快更有效率?这个思路是好的,符合复利思维。


但是,只能存在于想法之中,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大家只摘果子,不种果子,果子从哪里来?

 

欲速则不达,看似快的,其实只是一种投机。要想有长期的可积累性,要想走上一条加速上涨的复利曲线,一定要懂得慢就是快。

 

时间是股市中各种纠结的最好解药。纠结啥?不就是想赚钱更快一点吗?只想着快,这些两难问题都无解,复利思维也没有操作性。只有学会了慢慢变富,这些纠结反而不存在了。

 

道理上不纠结了,但心理上还有可能继续忐忑。情绪这种东西,想控制很难,想一劳永逸的消除所有的不良情绪不现实。


所以,投资就是熬。熬着熬着,就习惯了。

 

 

07 少就是多

 

 

股市上的复利收益,来自于多年投资收益的连乘。


要实现复利增长,有两种途径:要么,大量正确地决策很多次;要么,少量正确的决策很多年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要做很多决策,后者需要耐心守候。前者的研究工作量很大,后者的认知难度很大。

 

很多投资者,每年都要重新考虑当年的投资策略,力图在当期先赚点钱再说。如果年初股市上涨了,投资者赚到了满意的回报,就主动卖出股票,锁定盈利,并称这种做法为“止盈”。

 

这种考虑,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把投资过程人为分成很多个独立阶段,然后争取在每个阶段都赚到理想的投资回报。极端的做法,不是以年为单位,而是以月或星期单位,甚至是以天为单位。有些人还很自豪自己出手准狠稳,百发百中。

 

股市并不是森林,会让经验丰富的老猎人积累起更多打猎经验。股市也不是大海,出海多了的渔民会更加善于辨识风浪。

 

股市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市场参与者都会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每一次都与前一次情况不一样,甚至是专门让上一轮的经验失效。


这种临时性投资策略不具有长期可积累性,因为每一次的成败之间没有内在逻辑,都是独立事件。俗话说,就是狗熊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

 

独立事件,前后事件之间没有记忆性,最终成功概率是每一次投资成功概率的连乘,做得次数越多,总的成功概率就越低。

 

如果每一次出手,成功的概率是99%,出手100次,胜率就降到了36.6%,而赔钱的概率就增加到了六成以上。股市上什么样的投资机会成功率能达到99%?把握再大的好机会,只要出手次数多,总是会出问题。

 

每次出手都没有记忆,不受以前成败影响,也不会纠结未来,这种策略是一次战斗的致胜心法。但是,投资是终生的事业,甚至是几辈子的事业,单单专注于一次致胜是不够的。

 

即便用这种方法赢得每一次战斗,如果没有可积累性,也会输掉整场战争。赢得前后没有关联的每一次战斗,只是加法;赢得一次战斗为赢得下一次战斗打下基础,才是乘法。

 

如果每一次出手投资都是以获得复利为目的,前一次行为对后一次有帮助,那么投资就成了一个升级迭代的过程,前后事件之间有记忆性,成功率不是每次投资的概率连乘,而是遵循了类似生命演化的规律

 

巴菲特曾经建议,年轻人每做一个股票投资决定,就在电话卡上打个孔。一生中打的孔,最好不要超过20个。

 

复利思维不仅是出手次数少,而且也要求出手的目标要集中。运动战的精髓就在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攻城的时候,可以“18万人只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迎敌的时候,“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这就是提醒投资者,要把投资组合做得相对集中。好的集中,必须是在不浪费机会与不失去主动性之间的平衡。


只押一个股票,够集中,但风险很高,慎用。一次全押一个赛道,也没有什么后手可用,慎用。

 

集中度的问题最终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问题。在风险可接受的情况下,少就是多。

 

 

08 晚就是早

 

 

对于一些新兴的投资机会,有人总结出人们经常犯的几个错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为什么“看不起”、“看不见”和“看不懂”?有时候是觉得太早期,不确定因素太多,风险太大;有时候觉得离盈利还太远,不愿等待;更多时候是无法一眼洞悉终局,看不到真正的增长空间。

 

那什么人能把握别人不能把握的机会呢?就是能一眼看穿终局的人。为什么能够看到终局?因为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积累了足够的认知,稍加推演即可洞悉。

 

与“看不起”、“看不见”和“看不懂”相比,而最最让人把握不住的,就是“来不及”。

 

无论中外股市,都有一些长期上涨了数百倍的白马股,没有人“看不见”,都不会“看不起”,很少人“看不懂”,但是很多人就是错过了,没有重仓买入并持有。

 

但是那些没有重仓买入并持有的人,到底是为什么不愿买入呢?恐怕是大多数都认为,这个股票已经“来不及”再买入了,因为已经涨了太多了。

 

当然,没有买入大牛股,错失了机会,又没有亏钱,不是也可以接受吗?短期看,是没有大问题。但是错过了这些大白马,要想在股市获得复利收益,只能从不那么优秀的黑马股上刀尖舔血,那就非常困难了。

 

“来不及”是觉得在大牛股涨得太多以后再去买入,太晚了。根据价值投资的原理,只要基本面具有足够大的投资价值,不应该怕晚而不敢买入。恐高,其实是一种心理偏差。

 

除了价值投资理念,复利曲线也有助于人们摆脱这个恐高的误区。

 

复利曲线上,从起点到后面的任何一点,都是复利曲线。比如,在美国股市200年的走势图上,从1811年到之后的任何一个年份之间,股市都保持震荡向上的趋势。

 

即便一个运气最差的倒霉蛋,在1929年10月的高点买入了股票,他也能在1954年解套。由此可以推论,在这200年中,投资者在任何一个时点都是可以买股票的。

 

对于个股来说,一个大牛股的股价走势图就是一条复利曲线。从上市开始,到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只到现在,所有股价走势也都是复利曲线。

 

说明无论是在上市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还是现在,买入这个大牛股都会获得指数级的投资回报。

 

因此,在确保有投资价值的前提下,买入最优质的股票,不要怕晚,不要怕来不及

 

 

结尾

 

 

投资之路,如同在长长的漆黑隧道中穿行。价值投资理念,能让投资者脚踏实地;而复利思维则像一束光,为投资者照出方向。

 

认识到复利的威力不难,把复利的威力发挥出来、变成真实的财富就不太容易了。单靠工资肯定不行,如果没有创业当老板的能力,那就来股市试试吧。巴菲特靠炒股也当上了世界首富。

 

上市公司把部分利润再投资,能够产生“利滚利”的复利效应。而且股市流动性强,容量大,是实现复利投资的最佳品种。

 

不要拿均值回归的规律来质疑复利效应,因为那是一种空间维度的规律,无法解释时间维度的单向性。只要始终站在增长发动机的一边,长期内获得超越市场基准的收益率是大概率事件。

 

也不用质疑股市复利的普遍性,只要人类的知识还保持其可积累性,未来全球经济体系仍然会照常演化下去。当人们轻视复利思维没有可操作性的时候,其实并未感受到企业经营真正的感觉。在享受慢慢变富的过程中,所有的纠结都会不攻自破。

 

差不多的两个人进入股市,最终的结局却会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是什么造成了这么大的差异?

 

时间是一个原因,看能在股市上活多久。股市里,并非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能在股市上活的越久,获得美好终局的可能性就越大。

 

复利是另一个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能把初始的小差别,逐渐放大,越到后面的速度越快,落后者再也没有希望赶超。

 

要想有一个美好的终局,关键在于相信复利。复利不是一种投资技术,而是一种投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才可能把时间当成杠杆,用复利的可积累性,最终实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人生目标。

 

愚公移山,这么困难,能成功吗?一定能成功。因为愚公不愚,有复利思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世事无常,唯有时间的流逝最为确定。股市挖金,如何才能挖得最多?那就是发挥复利的乘数效应。

 

此之谓,复利相助,叫板首富。




往 期 推 荐
 有益的神经质:勇于不敢

 投资思维的减法:证伪思维(下)

 投资思维的减法:证伪思维(上)

 投资思维的加法:系统思维

 提升投资幸福感的三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