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年,我们推荐过的33本书

六禾投资   2020-09-20 本文章118阅读

 

一个人如果想要精通任何学术领域,包括军事科学,那么他/她就必须跨出本专业的狭隘范围,与其他一切学科有所接触。

——斯蒂芬·茨威格

 
2019年9月,我们的公众号开启了“书籍摘录”这一栏目,每一周会对一本书的精彩段落予以摘录,并且推荐的书并非全然关于经济、金融或投资,而是来自各色各样的领域:生物学、历史、心理学、哲学、文学、传记等。
 
发起栏目的初衷是受到查理·芒格的启示,了解芒格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矢志不渝地提倡跨学科的智慧,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多科学的思维模型,熟知不同学科的基本原理,如此才能获得普世智慧,而投资的结果实则是我们的智慧及认知的体现。
 
因而,无论是想狭义地、功利地提升我们的投资业绩、研究能力,还是广义地、非功利地过好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多学科的思维模型于我们长期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于是,这也成了我们的目标、动力与愿景: 学习摄取多元化的知识,在智慧的雪道上滚起雪球,做财富的持守者
 
在这个栏目中,我们秉承这样几个原则:
 

1)书籍遵循“二八定律”,中国每年出版20多万本新书,只有少部分的书才能称之为好书。畅销书也并不意味着其质量的优秀,真正的经典,是流传而不是流行,我们致力于“流传”的挖掘

 

2)直接摘录推荐书籍的原文,任何二次的解读、编辑都像是传导线,传输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丧失原书的一部分能量,推荐一本书最直接的方式,是原汁原味地将其呈现出来

 

3)要真正读懂一本书,除了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创作背景之外,作者的过往履历、时代环境、其他权威的解读等多种因素都因纳入考量,因而我们每篇摘录前都会认真撰写600-1000字的编者按,将这些统统归入,并且在文中辅以背景图片,力求给读者提供详实的背景材料。

 
在阅读推荐不同学科的好书中,我们渐渐发觉这个过程犹如蜘蛛结网,随着节点的增加,思维模型也由点到线,由线及面,越来越宽广与丰富。大的蛛网容易捕获更多的猎物,多元化的思维也更容易接纳、理解新的观点逻辑。
 
所以,随着书籍摘录的展开与积累,有心的读者可能会发觉编者按中也越来越多地提及过往荐书中的观点,它们交织在一起,在我们脑中形成越来越厚实的蛛网,也完美验证了我们做这个栏目的初衷和预期。
 
栏目运行到如今,正好一周年,我们也停下一期,回顾检视我们过往的一年,重温我们推荐过的33本书。
 

 心理学 

 01《思考,快与慢》
 
如果说只推荐一本心理学读物的话,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研究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他也因此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传统经济学的基础都有一个前提——人是理性的,但是这个理性人假设在我们的实际行为中并不成立,卡尼曼看到了经济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
 
他最要的成果是对于不确定情形下人类决策的研究,证明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2011年,他将他的所有研究成果与精华集结成《思考,快与慢》一书,也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到“非理性”的我们是如何做决定的。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我们为何难以割舍已拥有的资产》

《投资中的心理学 | 人生如戏》
   

02《影响力》
 
这是被芒格盛赞的一本书,他对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书籍一直秉持着批判态度,但他读完这本书后却立刻给他的每个孩子寄了一本,还送给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一股伯克希尔的A级股票,感谢他为公众做的贡献。
 
西奥迪尼从事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着重于“顺从心理学”,即一个人是如何被周围的信息、环境、他人所影响。他认为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世界和巨量的信息,演化出一套固定化的行为模式,看到某个单一信息,就会触发某项行为。
 
这个行为本质上是好事,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但在一些情况下,一些依靠片面的信息所做的机械行为不再有效,甚至反而起到了诸多负面效果。西奥迪尼所做的正是揭示这些行为的存在,并告诉我们如何应对。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稀缺性》
《大脑深处的播放键》
 

03《心流》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心流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他研究积极心理学,借用了自然学科中“熵”的概念,创立了精神熵这一概念,认为过多的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而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心流。
 
幸福一直是世俗社会与学术研究共同探讨的话题,在米哈里来看,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自造内心秩序之途》
 

04《乌合之众》
 
写于1895年的《乌合之众》可谓是研究群体心理学的开山鼻祖,作者古斯塔夫·勒庞对于群体心理学的深刻剖析与警醒,百年后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回荡。
 
作为一名法国医学博士,勒庞在参加过普法战争,亲眼见证巴黎公社运动,又游历了欧洲、北非、亚洲,对考古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目睹了法国民众,在传统的信仰与权威崩塌后,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成一群野蛮、善变、极端的原始人,在少数人的怂恿下,民众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骇人听闻的暴行。也正是基于此,他写下了这本传世之作。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气场的威力》



 
 生物学 / 医学 

05《自私的基因》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对于20世纪的科普书而言,可以说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是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忠实的进化论拥趸。
 
他提出: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是基因操控的生存机器。适者生存,指的是基因。他将进化的基本单位,从生物体缩小到了基因身上,我们只是基因的生存工具,任何一个生物体,都是基因建造和操纵的机器。
 
但人类又很特殊,所做的举动不完全处于生物本能,这是因为文化的因素存在,所以他也创造了迷因(Meme)一词,迷因类似作为遗传因子的基因,为文化的遗传因子,也经由复制、变异与选择的过程而演化,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非遗传的方式流传下去。
 
因而,虽然人类是作为基因机器被建造的,但也是作为迷因机器而培养的,迷因主导的文化进化和基因主导的生物学进化会交织在一起,引导着人类前进。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生物学 | 我们的缔造者》
《投资中的生物学 | 为什么好人终有好报》

 
06《第三种黑猩猩》
 
如果在有一名外太空的动物学家研究地球生物,那他会得出结论,人类与黑猩猩、倭黑猩猩(现有的两类黑猩猩)一样,同属一类,只不过是第三种黑猩猩罢了。因为人类和它们,有98%的基因是一样的。
 
这是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的遐想,也是书名的由来。但是自从700万年前,人类从黑猩猩中演化出来至今,为什么是人类主导着地球,而非我们的近亲,其实就在于剩余这2%的基因中。这也是戴蒙德着重研究和探讨的地方:人之所以为人,是哪些关键因素的杰作?
 
戴蒙德想要进一步回答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主张研究各个国家与君王的历史,因为研究的结果可以提供向“过去”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横跨多学科的生物学家,他深信这个理由更能支持研究人类的物种史,因为得到的教训更单纯、明白。
 
戴蒙德随后以《枪炮、病菌与钢铁》名声大噪,但《第三种黑猩猩》是他的出发点,当然,这个起始点已经高不可攀了。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观 | 农业:福兮祸之倚》
 

07《瘟疫与人》
 
疾病,特别是传染病,是人类文明演变史中的基本参数与决定因素之一,无论是公元前429-430年雅典与斯巴达争夺霸权、1520年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帝国以及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传染病都是影响战争走向的重要因素。 
 
《瘟疫与人》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威廉·麦克尼尔1976年出版的疾病史巨著,本书以病理学与历史学结合的新颖视角,探讨人类不同区域文明发展过程中,传染病对文明发展走向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我们总是想着快速战胜,但麦克尼尔告诉我们,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或许是一场永远没有终点的军备竞赛。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医学 | 现代医学与传染病的持久战》

 
08《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已经变得可预防、可治愈了。我们的生活也更依赖于各种药物了,身体哪里稍有不适,都能立即找到对症的药物来缓解。

但这样做,是否一定是正确的?
 
这是美国科学家伦道夫·尼斯提出的疑问和思考。他认为,人类的身体构造,经过了数万年的进化,对各种可能危及生存的病原进化出了很多防御措施,发烧、腹泻、咳嗽等等病症,都是自身对于疾病的天然抵抗。
 
人是演化的产物,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自然也遵循演化规律。主流生物医学探究疾病的生理过程、分子机制,进而对症下药、精准治疗。这没有错,也值得继续深究,但如果从演化的视角审视人体、疾病、衰老等健康议题时,看待人体与疾病的眼光就会有所不同。可以说,没有演化之光,医学的许多问题都无法得到理解。
 
尼斯作为演化医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与另一位演化生物学家乔治·威廉斯合著了《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一书,让我们为自己身体的精妙构造所叹服。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生物学 | 病原与宿主的攻防大战》
 
 
09《物种起源》
 
这本书的伟大已经无需我们多赘述,作为自然科学上最重要的书之一,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论对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物种起源》中,他从家养条件下的变异开始论述,之后再延伸到自然条件下的变异,顺势提出物竞天择的理论,再辅以证据,以及对于可能遭遇的问题及抨击的解答。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过程非常符合认知事物的基本规律。
 
他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进化理论的人,其在书的前序中也提及了提出过演化理论的前辈和同僚。但他是第一个体系化、系统化,并以让人接受的方式将其理论娓娓道来的人。
 
因而除却观点本身,达尔文的研究方法论,他写作表述的方式,他敢于挑战传统的勇气,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生物学 | 眼睛真的是进化而来的吗?》

 
 
 哲学 / 宗教 

10 《哲学的指引:
斯多葛哲学的生活之道》
 
古希腊一些词汇是很难传神地翻译到现代语言的,比如Eudaimonia,该词由亚里士多德所创造,指人们因为具有品行、富有美德而觉得幸福、蓬勃,诸多古希腊哲学派别也将Eudaimonia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后人因而称之为伊达蒙主义(Eudaimonism)
 
而这其中,就有一个名为斯多葛(Stoicism)的学派,对于受儒家文化滋养成长的我们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但查理·芒格在2019年的Daily Journal股东会上说到:斯多葛学派的很多东西对我都有很大影响。
 
此书就是一本介绍斯多葛派的入门书,一本探讨斯多葛派哲学如何更好地作用于当代生活的指南。它告诉我们哲学并非飘在空中,抽象而虚无,同样可以具象而实在地教导我们如何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扩展阅读:
《成为一名斯多葛》
《投资中的哲学 | 斯多葛学派的12条生活之道》

 
11《当下的启蒙》
 
这是一本涵盖非常广泛的书,将它定义为哲学类实则略委屈了此书的宏大。作者史蒂芬·平克,是一名认知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一个杰出的作家,一位卓越的跨学科思想家。
 
他在书中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他秉承着乐观主义的态度,用数据和事实揭示出世界的真相,从理性、科学、人文主义来阐述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一天天在变得更好。
 
平克在书中始终保持着科学、理性、客观、严谨与克制。他所得出的结论,都有数据分析作验证,同时逻辑缜密。你会惊讶于他海量的阅读,光书中的引用应该不下上千本资料和文献,数据考证更是信手拈来,体现了他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对他的观点也是一种无形的佐证。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数学 | 超级预测者的秘密武器》
 
 
12《塔木德》

公元 70 年,犹太民族的圣殿被毁以后,一代一代的犹太先哲为了生存和民族精神的延续,持续不断地宣讲《圣经·旧约》的前 5 章,这些口头讲述的内容汇编成集后,成为《塔木德》。
 
《塔木德》是犹太人继《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称犹太智慧羊皮卷,或犹太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库,是揭开犹太人超凡智慧之谜的一把金钥匙。全书20卷,共计250万字,内容庞杂,大至宗教、律法、民俗、伦理,小到起居、饮食、着衣、睡眠等,无所不包。
 
它是犹太人日常生活的伴侣,教会了他们如何去思考,构建了他们的世界观。虽然我们不会信奉犹太教,但《塔木德》所包含的许多智慧却是普世的,无关民族、文化与信仰。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宗教智慧 | 市场道德》
《投资中的宗教智慧 | 知识是甜蜜的》

 
 
 历史 / 社会学 

13《枪炮、病菌与钢铁》
 
如果说在历史及社会学类书籍中只推荐一本书,我们会选择《枪炮、病菌与钢铁》,如果说前面所述的《第三种黑猩猩》是贾雷德·戴蒙德对于人类物种史研究的开端,研究的是为什么是人类而不是其他两种黑猩猩主宰地球, 那《枪炮、病菌与钢铁》则沿着这个议题进一步深入,以欧洲人在殖民美洲时摧枯拉朽的胜利战争当做一个观察窗口,探讨的为什么是欧洲人能够主宰世界,而不是美洲的原住民们。
 
同时,戴蒙德的研究,是拨开近似因果的表现,致力于对终极因果的发觉。举例来说,说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欧洲的航海技术是使得欧洲人能够战胜美洲人的原因,但这只是近似因果。
 
真正的解答,是为什么不是美洲人发明枪炮和钢刀,骑上像战马一样的令人生畏的牲口,携带对欧洲人来说没有抵抗力的疾病,修造远洋船只和建立先进的行政组织?这才是终极因果,找到这个终极因果,才能解释不同人类社会兴衰的命运。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借鉴 | 欧洲人为什么轻而易举地征服了美洲》
 
 
14《西方将主宰多久》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戴蒙德的比较主要着重于欧洲与美洲,而如果把目光转移,将同样位于欧亚大陆上的中国与西方进行比较时,读者不免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是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并主宰世界,而非中国人?
 
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恩·莫里斯在他的《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就对这个问题作了解答,并且同戴蒙德一样,他也采取了横跨多个学科的方式对历史进程进行分析。
 
他采用了三个主要的“工具”。第一种工具是生物学,告诉我们真实的人类是什么。第二种工具是社会学,同时告诉我们什么导致了社会变化,社会变化又带来了什么。第三种工具是地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能解释全球范围内的相似之处,而地理学则能解释区域差异。
 
在这三个工具的运用下,整本书采取了对东西方历史平行推进的方式进行了细致的讨论,从智人走遍全世界开始直到现在,这在其他历史书中并不多见,不仅涉及到对于中国历史的叙述,更是对于东西方在一个个不同时间切面上的横向比较。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观 |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
 
 
15《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词出自林肯的一场演说,斯蒂芬·平克深受林肯的影响和启发,对于人性中是否存在善良天使进行了他的研究,并将其置于一个主题下进行考察——暴力,写下本书。
 
平克认为,研究人性必然要研究暴力。也许你经常被新闻里的各种暴力冲突影响,认为当今社会充满了暴力,但是他却用数据告诉我们,今天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代,纵观历史长河,世界上各个层面的暴力几乎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
 
这并非是一场偶然,但单纯的数据只是一组基于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人类群体行为的统计趋势,解释它需要从心理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大脑如何应对形势的变化,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善良天使”。
 
而在了解他们之后,平克却告诉你,其实人性在历史中并没有多少改变,不断改变的是外在的环境条件,因而此书的着眼点是去观察不变的人性在不同历史环境变化中的不同表现。

因而更确切的说,平克是在探讨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我们究竟是做对了什么,才得以使人类文明走到今天。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统计学 | 战争规模带来的启示》
 
 
16《苏格兰:现代文明世界的起点》
 
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对西方文化具有重大意义。18世纪一些最为杰出的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医学家都来自苏格兰。苏格兰启蒙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广度的思想和文化运动,引领了苏格兰以及欧洲走向现代化。
 
甚至可以说,苏格兰启蒙运动“发明”了现代世界,它不仅创造了观念的现代性,而且也在政治学、经济学、道德科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工程、数学、自然科学、医学等很多方面为欧洲文化,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詹姆斯·瓦特,都是这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如耀眼的星斗闪亮在18世纪苏格兰的天空,影响着欧洲及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美国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中,有19位是苏格兰裔)。
 
阿瑟·赫尔曼将这些内容,集结成《苏格兰:现代文明世界的起点》一书,于2001年出版,迅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广受美誉,也入选了芒格的书单。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哲学 | 亚当斯密和他的朋友》
 
 
17《万古江河》
 
《万古江河》的书名选自杜甫名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正以此为题,在书中探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通史,许倬云独特的一点是,他认为中国历史,是一个接纳多元的复杂体系。中国文化的特点,不是以其优秀的文明去启发与同化四邻。中国文化真正值得引以为荣处,乃在于有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
 
就如同长江、黄河,在不断吸收支流的过程中,同样接受了这些河川的不同成分,而最后的归宿大海,即是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他始终报以开放的胸襟和包容态度来研究历史, 今日的世界已融为一体,任何地区的居民都必须与其他文化的成员有所交往。
 
因而,在此书中,他并不着眼于朝代更迭、权力战争,而是以文化交流为核心,将中国历史放于更广阔的世界背景下去看。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观 | 万古江河:中日维新的同与异》

 
 
18《 许倬云说美国》
 
这是一本刚出版2个月的新书,我们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无外乎作者“许倬云”3个字。
 
许先生19307月出生于无锡,抗日战争期间随家人逃难于内地,后又迁于台湾,于1956年到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台湾教书,1970年再度赴美,长期担任匹兹堡大学教授。
 
可以说目睹了美国二战后至今的现况。同时作为一名中国文人,他又系统地接受过西方知识训练,这是并不多见的。他在近90高龄,选择把他半个世纪以来,对于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是想告诉我们:“要让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在中美关系如此错综复杂的今天,这本书更具指导价值。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社会学 | 许倬云:动态更新的美国政治(上)》
《投资中的社会学 | 许倬云:动态更新的美国政治(下)》
 
 
19《人类简史》
 
如果评选21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书籍榜单的话,《人类简史》毫无疑问会在其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人,专攻中世纪史和军事史,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人类简史》中,他采取了极为宏观的历史角度,不局限于一国一土,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物种的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厚如砖头的研究史书,那就错了。赫拉利只用不到500页的篇幅就写出了从石器时代智人演化直到21世纪政治和技术革命的一整部“人类史”,对于一本叙事历史的书而言,此书无疑显得非常独特。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观 | 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

 
20《未来简史》
 
如果说《人类简史》探讨了人类起源的过程,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则依照这条道路,对人类未来的可能做出了他的判断。
 
他认为如果思考的是未来几个月的情形,注意的可能就是当下的问题,比如中东动乱、欧洲难民危机、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如果思考的是未来几十年的情形,注意的就是全球变暖、不平等的恶化,以及就业市场的破坏。
 
但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其他的问题或发展的重要性,那什么是重要的呢?他指出,随着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的瘟疫、饥荒和战争被攻克或大大减少,人类继而会有3个新的追求: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
 
在这些追求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被数据主义替代,机器和智能将可能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并且脱离了人们的控制。
 
当然,《未来简史》的目的并不是断言未来,他所述的可能并不会发生,更重要的是希望让我们把视野放宽,体察到还有其他更多选项。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社会学 | 数据主义的黎明?》
 
 
21《理性乐观派》
 
今年全球疫情流行的影响下,对未来的悲观之声一时风起云涌。但回顾历史,对于未来的担忧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每次不一样罢了,但人类社会却依然进步向前,变得越来越好。
 
不过有些人只是觉得过去的成功或多或少只是出于运气,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英国作家马特·里德利并不这么认同,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并且认为乐观的背后并非是盲目的天性,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
 
他在《理性乐观派》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社会如何越变越好,及其背后的原因。他认为,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始于十多万年前的交换和专业分工习惯,创造出加速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集体大脑。

人类社会的进步来源于交换、专业、分工,并且这个趋势依然势不可挡,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最可能发生的不是气候的灾难性变化,而是中国人、印度人、非洲人,都过得像美国人那样欣欣向荣。
 
乐观不仅仅是积极的主观心理,更是客观理性所呈现的结果,这也许就是《理性乐观派》带给我们的最大意义。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社会学 | 逃离马尔萨斯的陷阱》

 
22《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直是被认为胡适先生的主张,但其实他本人并没有说过类似的话。但对于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而言,这就是他对于历史的观点。
 
他认为,我们接触到的历史并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因为即便事实是中立的,但历史学家的叙事过程中必然带着其主观的解读,所以纯粹与客观的事实本身就不存在。
 
并且,一切历史其实是思想史。历史就是一个对这种思想的历史进行研究的历史学家,以自己的观念重新加以组织的过程。所以,历史可以说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观 | 历史是什么?》



 传记 
 
23《人类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认为,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够在全天二十四小时始终保持不停的艺术创作,灵感迸发的时刻总是难得而又短暂的,历史亦是如此,总是需要有无数的光阴无谓地流逝,才能等到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在这种时刻,一个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某个来得太早或太迟的决定,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它们就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这种星光闪耀的时刻一旦出现,就会决定未来几十年和几百年的进程,它们宛若星辰,刺破了黑暗,放射出永恒的光芒!
 
茨威格就挑选了14个这样的时刻,集成了《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他驾驭语言的功夫极为纯熟,一上来给读者叙述的高潮,持续到最后,引起你强烈的共鸣,因而在1927出版伊始,该书即成了欧洲中学生的必读物,近百年后,我们依然强烈推荐它。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借鉴 | 千年帝国的陷落》

《投资中的历史借鉴 | 南极悲歌》

《投资中的历史借鉴 | 发现黄金国》


 
24 《富兰克林自传》
 
芒格先生对于富兰克林的评价非常高,他的《穷查理宝典》也是模仿富兰克林曾写的《穷理查年鉴》而作。
 
富兰克林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还是企业家、发明家、哲学家,可以说是历史上都少见的全才,他相信人类凭借知识和理性足以化解横亘在发展途中的种种难题,他可以称得上第一位具有美国精神的美国人。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个人品格的追求近乎苛刻,他想告诉所有人一个真理:在这个世界里,真正的成功一定不是归结于聪明或者财富,而是品格的成功。
 
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当选过美国总统或部长,却被印在美元纸币上的人。因为对于高尚品格、美德的认可,是人类文明中永远被尊崇,被认可的,富兰克林自身完美践行了这一点,并给后人做出了表率。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哲学 | 富兰克林的十三条箴言》
 
 
25《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
 
如果说没有特斯拉的出现,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特斯拉一生取得了约1000项发明专利,没有他,许多影响人类生活的工具可能就不会出现,至少是延迟出现,如交流电系统、无线电系统、无线电能传输、水电站、涡轮机、放大发射机、粒子束武器、太阳能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遥感技术等等。
 
他的研究横跨多个领域,并且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超越时代百年的,他是时代的先知。他拥有不世出的天赋,照相机般的记忆力,他也是一名诗人、一名哲人,会8门语言;他勤勉努力,每天睡眠时间极少,全情投入到他的研究工作中,甚至终身未婚。
 
他确信:“终有一天,人类将有能力,从宇宙的能量场中,直接摄取能量维生。”而这位旷世天才,一生也都在燃烧自己,把光和热量,无偿地送给人类,直到自己烧成灰烬。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人物列传 | 尼古拉·特斯拉:我是未来》
 
 
26《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为当今文坛巨星的村上春树,近年来最让人乐道的是他已经连续15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名单但却无缘奖项,不过这位略微大器晚成的作家,最不缺的就是耐心和持久力。
 
29岁才开始写他人生的第一本小说,在而立之年方才决定卖掉自己经营的小店,作为一名全职作家。在日本蓬勃发展,经济火热的80年代,他却一反常态,每天10点睡,5点起,只是专心地写着字。40年的时间,他累计创作了13篇长片小说,同时还翻译了50多本书。
 
同时,在成为作家之后,他也开始了跑步,作为一名跑者,他从未间断,每年至少参与一次马拉松比赛。
 
在他的人生信条里,你会经常发觉这几个词:谦逊、专注、持久、耐力、长期。他认为,年轻时训练、培养出的集中力、耐力,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到了人生后期才能帮助发挥出自己的全部能量。
 
文坛里,流星般绽放过的作家有不少,但是大多雁过无痕,恒星般发热的作家,就少得多了。跑了40年的村上春树,就是其中一位。他在自传随笔《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就详细讲述了跑步对其写作、对他人生信条的帮助。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人文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文学 

27《神话的力量》
 
约瑟夫·坎贝尔是美国著名神话学研究者和作家,其代表作是《千面英雄》和《神话的力量》。
 
在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神话的比较研究中,坎贝尔提出了单一神话理论,也就是说世界各地的神话的内核都是相通的,各民族的神话都是同一神话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形式,且英雄的冒险和成长历程也都遵循相似的模式。
 
他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神话和英雄的梦,只要你能够战胜个人和当地的历史局限性,了解、接受并迎接命运的挑战。
 
如果跟着内心直觉的喜悦走,你会找到自己专属的职业道路,它一直等着你的到来,你最应该过的生活就是当下的生活。那么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直觉的喜悦?坎贝尔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自己最想要的生活,都有一种本能的了解与期盼。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它。
 
推荐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遵循内心直觉的喜悦》

 
28《三体》
 
如果要说21世纪以来,最受关注的虚构类作品,《三体》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现象级的作品,宏大的宇宙观和想象力让人折服,所创造的“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等词汇更是成功出圈,成为流行用语。
 
而《三体》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同样受到了西方世界的认可,其第二部《三体Ⅱ:黑暗森林》于2015年获得了科幻文学的最高荣誉雨果奖。
 
除了物理、天文、军事等科幻小说所具备的元素以外,《三体》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心理学、哲学等范畴做了深入的刻画和描写,并且具有相当的深度及说服力。这也正是《三体》大火的原因,科幻外衣下蕴藏着的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揭示。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文学世界 | 宇宙文明公理及黑暗森林法则》


 
 经济 / 商业 / 管理 

29《反脆弱》
 
《反脆弱》一书写于2012年,英文中本不存在这样的词,而完全是由作者塔勒布定义,作为一名金融行业人员,塔勒布对于随机性、不确定性、稀有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认为脆弱的反面并非强韧,而是由三个状态构成:脆弱、强韧、反脆弱,强韧可以抵御外界带来的冲击,而反脆弱则可以从冲击和伤害中成长起来,从波动中受益,它可以是物理的振动,也可以是股市的波动。因而脆弱的反面不是强韧,而应该是“反脆弱”。
 
尼采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坚强,谣言或暴乱会在有人试图镇压它们时变本加厉,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动荡。
 
塔勒布找到所谓反脆弱的那类事物,也在告诉读者:我们也需要适时出现的压力与危机,才能维持生存与繁荣。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经济学 | 错误,谢谢你》
 
 
30《熵减—华为活力之源》
 
20179月,华为总裁办发布了《华为之熵,光明之矢》的内部学习邮件,文章系统阐述了任正非先生的“熵减”理论,后收录在《熵减—华为活力之源》一书中。
 
华为作为当下万众瞩目的中国企业之一,社会对其有着诸多解读,但又不易被人理解,一个重大原因就是任正非先生的思想源头摆脱了商学院式的理论框架,融入了横贯东西方的科学和哲学洞察。
 
任正非先生认为,经济学的很多理论和计算方法都来源于物理学的启发,但鲜活的生命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和有限理性人。在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面前,经济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现状,而“熵”这个理论,透过物理学和生命活力,直指人心。
 
熵就是无序的混乱程度,熵增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即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最终灭亡,所有系统都会走向平衡静止,从而熵死。而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形,形成“熵减”,即成了华为企业管理中着重思考的地方,“熵减”也成为了华为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管理学 | 熵减》
《投资中的管理学 | 组织兴亡律与组织变革》
《投资中的管理学 | 激活组织和组织的人》
 

31《从优秀到卓越》
 
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就是为什么鲜有优秀者实现卓越的主要原因。这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本书中一开始就亮明的观点。
 
在使他名声大噪的《基业长青》中,他所描写的公司大部分自始至终都非常卓越,它们不必将优秀公司变为卓越公司。所以他的一位朋友向他所说,《基业长青》虽然很精彩,但是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并没有参考意义。
 
柯林斯受此启发,开始着手研究这个新议题:优秀公司能否转变为卓越公司,如果可以,怎样才能做到?
 
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 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而这答案就在这本书中。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管理学 | 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苦难》
 
 
32《动物精神》
 
《动物精神》这本书是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联袂铸就的作品,他们分别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首席教授乔治·阿克洛夫和2013年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
 
两位作者试图通过这本书重新构建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理论。传统经济学都认为人是理性动物,在经济世界里都会做出最理性的选择,但是在阿克洛夫和希勒看来却恰恰相反。

在这本书中,他们抛开人类经济决策源于理性经济动机的假设,将非理性因素置于宏观经济学的前沿和核心,试图建构一套动物精神理论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的真实运行原理。
 
因为经典经济学忽视了人性才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而这些力量中,很多都与动物形式相关。所以,越是那些不能被量化的动物精神,越有可能是理解并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经济学 | 故事:公众行动的参照物》
《投资中的经济学 | 公平:工资和价格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投资中的经济学 | 信心:最重要的动物精神元素》
 
 
3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最著名的莫过于其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他在书中提出“破坏性技术”这一理论,获得殊荣无数。
 
2010年春季,哈佛毕业生邀请他做毕业演讲,请他阐述如何将管理学理论用于个人规划和生活中,取得了积极的反馈和极大的反响。因而,他将这次演讲内容扩展成《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出版后广受好评。
 
克里斯坦森敦促商学院学生把时间用在如何规划美好人生和明确的目标上,“学会做人远比完成交易的收获要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晚年受到病痛的折磨,但依旧积极地帮助他人,他的精神,饱含着淋漓的元气。
 
他在书中所写:“虽然许多人可能通过统计数据来衡量生活,例如获得奖励的数量,或银行积攒的美元等等。但我开始明白,真正影响我生活的唯一指标是我能够帮到的人,一个接一个。当我见到上帝时,我们会谈到那些因为我变得更自信,因为我而痛苦变少的人,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这才是衡量我生活的重要指标。”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管理学 | 你的孩子还是你的吗?》
 


以上就是我们过去推荐过的33本书,这只是出发,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依旧会遴选流传之作,在智慧的雪道上继续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