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禾书摘第二年,我们推荐的42本书

六禾投资   2022-03-11 本文章316阅读
 
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
——查理·芒格

 

9月代表着开学季,学生们升入了高一年级,有了新的成长,对于我们公众号而言,也是“新学年”的开始。

 
2019年9月,我们的公众号开启了【六禾书摘】这一栏目,几乎每周对一本书的精彩篇幅予以摘录,推荐给读者,把作者最本真的面目直接呈现出来。

这些书除了涉及投资及经济学本身外,还来自各色各样的领域:心理学、生物学、物理、数学、哲学、历史等等。
 
发起栏目的初衷是受到查理·芒格先生的启示,了解芒格的人,都知道他矢志不渝地提倡跨学科智慧,多学科思维。我们团队内部也一直举行【六禾读书会】,对不少书摘中推荐过的经典会做更深入的讨论。
 
同时,为了让读者对推荐书籍有着更深的认识,除了书作的中心思想之外,对作者的过往履历、时代环境、创作背景、其他权威的评价等多种因素都纳入考量。

因而我们每篇摘录前都会认真撰写600-1000字的“编者按”(甚至更长),将这些统统归入,并且在文中辅以一些原作中都可能没有的背景图片,力求给读者提供详实的背景材料。
 
在做这个栏目以及读书会的两年中,我们发现了智慧的一个强大特征——可积累性

不同学科和领域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有着许多不同的交叉点,因而可以用共通的思考模型借鉴参考,相互学习,而随着这些思维模型的增加,知识结点越来越来密,犹如一张蛛网,就更容易捕获新的智慧,形成正反馈及强大的可积累性。
 
在心理学中,会将人的智力会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而晶体智力是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
 
人的流体智力在20多时达到巅峰,但伴随着生理机能的下降也逐渐下滑。但晶体智力却不同,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积累。
 
多学科思维正是这样一种可积累的晶体智力。
 
量化投资先驱、传奇交易大师爱德华·索普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参加某位亿万富翁的聚会时,有人问美国知名作家约瑟夫·海勒,在得知自己的著作《第22条军规》(让其一举成名的畅销小说)的所有收入甚至比不上聚会主人一天的收入时做何感想。

 

海勒说他有那位富人永远不会拥有的东西,那人不解地追问那是什么时,海勒回答说:“富足的知识。”

 
我们也会继续沿着可积累性的轨道,把这个栏目做下去,获取富足的知识,以期离芒格所说的普世智慧更近一步。
 
栏目运行到如今,已是两年整,去年此时,我们总结了第一年的成果(《过去1年,我们推荐过的33本书》)。

这一期,我们也回顾检视我们过往的第二年,重温我们推荐过的42本书,以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学年”。
 

 心理学 

01《超越智商》
 
我们第一年推荐的行为金融学集大成作《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在书中第一章就将焦点放在了我们大脑中的两个系统,快速的系统1,慢速的系统2,并由此展开。
 
不过,双系统思考的理论,实则由基思·斯坦诺维奇提出,他虽然不为大众所认知,但是其在认知科学及心理学领域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出版的《这才是心理学》成了诸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材及心理学入门必读读物之一。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人类的理性思考与阅读认知这两个领域。在研究中,他逐渐发现,许多聪明人依然可以做出非常愚蠢、不可理喻的事。他参照阅读障碍一词,发明了一个新的词汇“理性障碍”,用于描绘那些智力测试正常,但思维能力远低于正常水准的情况。
 
2010年,他将这些研究集结成《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一书出版,让我们得以窥探“理性障碍”的真相。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02《“错误”的行为》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经济学的先驱之一理查德·塞勒,这也是自2002年丹尼尔·卡尼曼后,第二位获得此殊荣的“心理学家”。
 
作为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领域,行为经济学一直在挑战古典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预定。塞勒就据此提出了“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行为经济学从一开始的不被认可,到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塞勒功不可没。2015年,他将其毕生的研究成果做出总结,出版成《“错误”的行为》一书。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
 
 
03《超预测》
 
该书作者菲利普·泰洛克以他对超级预测者的研究而闻名,他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一名多产的,跨学科的作者,将心理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结合在一起,研究人们在做政治决策和预测时的行为。
 
他组织过横跨多年的两场“精准预测项目比赛”,来寻找是否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擅长预测,如果是,这一预测的准确性是否能通过训练来提高。
 
实验结果证明,确实存在一些“超级预测者”。他经过对这些超级预测者的研究,以及失败案例的分析,阐明背后的奥义:预测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它是科学的,理性的,可量化的。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糟糕的预测与糟糕的决定?》
 
 
04《稀缺》
 
19世纪时,欧洲的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考古——为了寻找稀有的恐龙骨骼化石,古生物学家们为可以提供化石碎片的村民发放金钱奖励。结果,化石碎片的供给量大幅上升——村民们一找到化石,就会将其敲成碎片,以增加可以销售的碎片数量。这种结果并不是古生物学家们的初衷。
 
供给和需求任何一端的稀缺是可以巨幅改变人们的心态和行为的。
 
因为人的心智容量是有限的,就像一个带宽,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并且稀缺还会进一步加剧稀缺,因而贫穷之人会一直缺钱,忙碌的人永远缺时间。
 
《稀缺》这本书正是告诉我们应对此的方法。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稀缺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05《谈判力》
 
这是一本芒格书单中的好书,它的主要作者罗杰·费希尔和芒格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同班同学。
 
他参加过二战,室友和最好的朋友均牺牲了,因此对战争产生一定厌恶,兴趣集中在如何调停冲突双方的价值观、利益、需求等。
 
他回到哈佛任教后,课程受到追捧,并发起了“哈佛谈判项目”——为调停冲突,增大谈判成功率进行系统化的理论支持和研究,并实际参与了很多军事、外交和商业的谈判。
 
《谈判力》正是他的所有研究和经验的总结提炼。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着眼于利益,而非立场》
 
 
06《助推》
 
这是理查德·塞勒稍早出版的一本书,不同于《“错误”的行为》,这本书更为通俗。
 
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消费决策以及指导相关部门如何运用政策来引导人们做出这种抉择。书名助推取自Nudge,指的是用胳膊肘轻推或轻戳某人肋部,以提醒或者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提出“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这一概念,指的是在不牺牲人们自由选择权的前提下,用助推的方式引导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另一位合作者卡斯·桑斯坦,出版书的同年帮助奥巴马赢得总统竞选,他随后在奥巴马政府中担任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更让助推的方法直接付之于实践。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心理学 | 助推:如何做出最佳决策》



 

 生物学 / 医学 



07《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过去100年,我们经历了生物学和医学的高速发展,但对很多领域还是知之甚少: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如果从演化的观点来探讨,睡眠都是生物现象中愚蠢的一件事。睡觉的时候无法采集食物,无法社交,无法养育保护后代,容易成为捕食者的猎物。

 

所以从生存适应的角度来看,应该会有强大的演化压力来避免睡眠。然而睡眠持续存在,所有的物种都会睡觉,表示它必然有强大的好处,胜过看似明显的危险和不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暨心理学教授马修·沃克就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他创立了「人类睡眠科学中心」,发布了100多篇论文,同时他也致力于大众传播,2017年出版了《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一书,广受好评。比尔·盖茨也将此书列为其2019年的年度推荐书单。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生物学 | 健康睡眠的十二项守则》

《投资中的生物学 | 夜间小酌真的会助眠吗?》 

 


08《清单革命》

 

20世纪70年代,哲学家格洛维兹和麦金太尔写了一篇关于人类谬误的短文,他们认为人类的错误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错误是“无知之错”,我们犯错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科学只让我们部分理解了世界的运行规律。

 

第二类错误是“无能之错”,我们犯错并非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而是因为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知识。

 

医生兼科普书作者阿图·葛文德认为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主要被“无知之错”所主宰。但仅仅就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科学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知识,以至于我们现在还要投入大量精力来应对“无能之错”的挑战。

 

医学就是一个充斥大量“无能之错”的领域。他提倡借鉴飞行员清单的方式来变革,提出了四大清单原则:权力下放、简单至上、人为根本及持续改善。从而希望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建立自己的清单体系,以应对复杂的世界。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医学 | “愚蠢”的清单革命》

 

 

09《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你可能很难想象,在21世纪初的美国,依然有40%的民众否认人类是从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英国虽然没美国高,但也不低。

 

这让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非常不解,他曾于1976年撰写《自私的基因》一书,在20世纪的科普著作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一直致力于进化论的普及。

 

他反思过往的著作,虽然写过多本关于进化的书,但是始终少了一个“缺环”:《自私的基因》为大家熟知的自然选择理论提供了新奇的视角,但是它并没有讨论证明进化本身的证据;接下来的三本书虽然为读者清除了理解进化论的障碍,但是并没有直接呈现“进化是一个事实”的实际证据;他最厚的一本书《祖先的故事》勾画了生命的整历程,回溯时间来“寻祖”,但是这本书也只是预先认定了进化是符合事实的。

 

他的书没有明确指出关于进化本身的证据。

 

于是在2009年,也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道金斯出版了《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进化的证据》一书,弥补上他的这个缺环。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生物学 | 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10《临床试验简史》

 

现代医学相较于传统医学,一个主要的不同点在于“试验”,正是在对照试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安慰剂效应。即一些本身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的药物,但因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患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对某种药物疗效的期望等,故而起到一定镇痛、镇静或缓解症状的作用。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对相关基础科学的研究深入,药物的研发进入了新时代,但如何才能确定新药具有比安慰剂更强的有效性,成了一个难题。

 

后来医生采取了一个“蒙上患者的眼睛”的实验——让患者不知道自己服用的到底是药还是安慰剂,俗称“盲法”,以避免受试者的心理受到被施加的治疗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对其真实疗效的判断。

 

而后,为了再进一步避免医生或研究人员对受试者产生的心理影响,试验再进一步蒙上研究员的眼睛,让他们不知道自己分发的到底是什么,从而彻底排除干扰,以求客观,俗称“双盲法”,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许多医学成果。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医学 | 蒙上你的眼睛》

 

 

11《基因组》

 

这是芒格书单的一本书,作者马特·里德利出生于英国世袭上议院贵族家庭,早年就读于伊顿公学,后进入牛津大学。他在大学读完《自私的基因》一书后,整个人受到巨大的冲击,让他选择了生物学。

 

1998年,当时全世界科学家开始通力合作,进行人类的基因组测序。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及科普学家,他不由萌发了人类基因组本身即是一部人类自传的想法。因为自生命萌芽那一刻起,它便以“基因语言”的方式记录着人类及其祖先所历经的沧桑与变迁。

 

他随即于1999年出版《基因组:人类自传23章》一书。在《基因组》里,他独辟蹊径,从23对染色体开始,介绍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的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生物学 | 男女之间的基因对抗》


 
 
 哲学 / 宗教 

12《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英国著名军事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曾经评论说:“世上只有两部军事战略书籍,超越所有其他兵书战策,就是《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出版于1832年),而《战争论》比起《孙子兵法》来,还是过时了。”
 
可见《孙子兵法》就兵法层面在西方的高度评价,不少商业课程也将其视作管理学的教案,但如果你仅把它当做兵书或是商战指导,那可就误读了,或者说把《孙子兵法》狭隘化了。
 
当你耐心阅读《孙子兵法》,会发觉它讲的都是关于等待、关于忍耐、关于认识自己、关于接受失败的道理,质朴而简单。
 
它宣扬的是尽量避免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它认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因此做好自己是关键;它讲究以多胜少才是常态,而不要想着以弱胜强的力挽狂澜。
 
从《孙子兵法》诞生至今,共有11位后世作家注解孙子,被编辑为《十一家注孙子》,包括曹操、杜牧、梅尧臣等,但都是文言文。而这本书是以白话文解读孙子兵法的优秀之作,一本让读者读得懂,读得透的《孙子兵法》。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哲学 | 被神化、被误读的《孙子兵法》究竟说了什么?》
 
 
13《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这本写于1987年的书,是一本非常神奇的著作,影响了不少人。全书篇幅不长,以101个短章连缀而成的形式构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哲学的道理。
 
作者詹姆斯·卡斯是纽约大学的明星老师,视世界为“游戏”,并认为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他将时间、社会、文化、权力、语言、疾病、死亡、战争、自然、机器、宗教、神话,我们在世上所遭遇的重要主题,都通过“两种游戏”这条线索,逐一思考了一遍。
 
卡斯指出,人类社会往往很容易停滞在结束了的有限游戏中,或者被囚禁在有限的游戏中而不自知。像战争、专制、环境污染、对他者的不宽容、对疾病和死亡的极大恐惧等等,都是有限游戏的负面产物。
 
因而我们都需要一个游戏观的转换,因为有限游戏是画地为牢的游戏,需要确立边界和规则,而无限游戏则是开放的,需要突破边界和规则。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哲学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14 《直觉泵》
 
《直觉泵》的作者丹尼尔·丹尼特,是一名哲学家,但他却视达尔文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当代哲学家中为数不多熟悉最新科学成果的人之一,因为宣扬进化论,还被誉为“新无神论四大骑士”之一。
 
他会和动物学家合作,去观察猴子、猩猩、海豚等动物的行为。和人工智能专家合作,帮助这些计算机科学家设计人工智能系统。和神经病理学家合作,去研究那些奇怪的精神疾病,借此探索大脑的功能。和心理学家合作,去推测人脑软件层面的运行机制。
 
可以说,为了解释他的研究,丹尼特的选择是广泛地吸收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站在哲学家的反思性立场之上,给出自己既分析又综合的思想。
 
他将他毕生总结的这些思维方法、思想实验称之为“直觉泵”,这些直觉泵并不是一个个公式,却会让你感到心有灵犀,甚至拍案叫绝。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哲学 | 石头、剪刀、布,最好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
 
 
15 《资本的秩序》
 
这其实可以归类为一本投资/经济学著作,但我们认为它讨论的本质是哲学,更为宏大。
 
作者马克·斯皮茨纳格尔是一名基金经理,塔勒布的合伙人,构建的组合在2020年3-4月的市场大跌中获得了超过40倍的回报,一下震惊整个市场。
 
他每个月会花基金一定的成本,去购买1个月的看跌期权,滚动操作,作为对其尾部风险的对冲,周而复始。在市场大部分时候,它并不能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
 
但是一旦市场发生向下的巨大波动,就进入了他的获利时间,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美债评级下降,2015年的中国股灾,他都获得了巨大盈利。
 
他称此类投资哲学为迂回式投资,从《道德经》、《孙子兵法》、《战争论》,和奥地利经济学派著作中提炼,终而形成自己的投资框架。迂回式投资,即适当牺牲短期优势利益,以换取长期的优势,以退为进,通过时间,以迂回策略达到最终目的。这是一种反直觉的方法,但按照塔勒布的标准来说,是反脆弱的。
 
具体的秘密都浓缩在他这本《资本的秩序》(The Dao of Capital)中。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哲学 | 2020年最赚钱基金经理的秘笈:迂回式投资》
 
 
16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是罗马皇帝,也是一位斯多葛哲学(希腊罗马哲学派别之一)的信奉者,可能是身为皇帝的原因,他在世时并未向外界传达出他的哲学理念,但都把他的思考记录在日记中。
 
这些日记在他去世后经人发现,整理成《沉思录》一书。
 
美国作家费迪曼在其《一生的读书计划》中,认为《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而高贵。
 
它的高贵,也许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也许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身所处的混乱世界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只能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了。
 
《沉思录》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奥勒留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
 
因而奥勒留被尊称为哲学家皇帝,他的功绩不仅仅是他的文治武功,更是在于其文字对于后世做出的表率典范和深远影响。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哲学 | 一个皇帝的沉思》
《成为一名斯多葛》
 
 
17 《犹太致富金律》
 
对于犹太人而言,工作本身始终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价值观,在他们的宗教经典《摩西五经》(《摩西五经》指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中就可以体现。
 
时至今日,占据美国人口不到2%的犹太人,却在福布斯公布的富豪榜中达到25%,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都可以看到。这也成了美国犹太拉比丹尼尔·拉平的一个困扰(拉比指的是犹太人社会中的特别阶层,是宗教精神领袖)。
 
拉平本人出生正统犹太家庭,浸淫于传统犹太教氛围,既在犹太会堂担任专职拉比,还亲身开办企业,拥有丰富的实用知识和管理经验。因而当屡屡被问及你们犹太人为什么会这么富裕时,出于作为拉比的责任担当,以及个人的好奇,他依据犹太人的经典和传统,结合自己的经历,精心写成《犹太致富金律》一书,以此来解答这个问题。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宗教智慧 | 人生金律:永不退休》

 
 
 历史 

18《剧变》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我们公众号的“老朋友”了,作为一名横跨多个学科,同时受到学术及大众传播领域认可的学者,已经83岁的他依然在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本科生教授地理课程,并于去年出版了他的新作《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
 
书的构想源于他发现个人危机与国家危机之间的共性,将两者对比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危机。
 
为此,他花了整整6年的时间来准备,通过叙述性的方式,对芬兰、日本、智利、印尼、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这7个国家进行探索。他在其中的6个国家长时间居住过,最早可追溯到他10多岁时,他会讲或者曾经会讲其中6个国家的语言。
 
这些国家危机有的是由外部的突发事件导致(芬兰、日本),有的则是渐进式的危机累积(德国、澳大利亚),有的是由内部所引发(智利、印尼),有的则更为综合(美国)。
 
而它们有成功度过了危机的,有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的。戴蒙德检视它们的意义在于,他认为国家与人生一样,总会不可预估地在某个时期遇到重大的危机,而他把过去的历史书写下来,正是期望当我们想要借鉴历史时能够有据所依。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观 | 芬兰:蚍蜉撼大树》
《投资中的历史观 | 芬兰:如履薄冰地逆袭》
《缓慢而坚定地生长》
 
 
19《美国秩序的根基》
 
而当今的世界,可以说处在一个秩序渐渐被打破、尚未恢复的过程中,无论是第三世界,还是第一世界国家,我们也曾在多篇书籍摘录中讨论过对美国社会极化与撕裂现象的分析。
 
这本堪称史诗般的巨作由美国保守主义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拉塞尔·柯克于1974年写成。
 
柯克认为,秩序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虽然自由与正义也非常重要,但是没了秩序作为前提,两者只是美丽的词汇。
 
而美国社会的外在秩序,与个人的内在秩序,并不是起源于独立宣言与费城制宪,而是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犹太的先知,希腊的先贤,罗马的先祖,及大英帝国的先民们。秩序不仅仅依靠法律与政治体系,更来源于宗教、信仰、哲学等。
 
柯克的思想对里根及布什政府有着较大的影响,他也在1989年获得里根总统颁布的总统公民奖章。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借鉴 | 秩序,人类的第一需要》
 
 
20《无所畏惧》
 
罗斯福上任时期的美国,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据保守估计,当时全美至少有25%的人是完全失业的,拥有工作的人也勉强能温饱。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得农民入不敷出,大量农田废弃,加剧食物紧缺
 
但罗斯福自上任以后,迅速行动,在100天内迅速颁布了诸多法案,一举扭转了萧条的颓势,俗称“百日新政”,许多方案甚至奠定了现代美国的精神,加之其在二战中的卓越领袖表现,罗斯福因此也得以与华盛顿、林肯并驾齐驱,被视作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
 
12年前,当奥巴马胜选美国总统后,他即将面对的也是一个刚刚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他第一时间就回顾了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推荐《无所畏惧》一书,并坦言此书对其有着较大的影响。
 
1933年的美国所面临的情况,只比现在更为糟糕,因而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回望罗斯福新政,对我们理解当下的美国,相信是有不小的启发意义。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观 | 无所畏惧:回望罗斯福新政》



 社会学 / 政治学 
 
21《独自打保龄》
 
从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起,“政治极化”这一术语开始频繁被人提及,用来形容人们在政治上的分歧和对立愈来愈严重。这个现象用社会学来说,就是“社会资本”的衰落。
 
“社会资本”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罗伯特·帕特南在其2000年出版的《独自打保龄》给出了定义:
 
社会资本指的是个体之间的关联——社会关系网络、互惠性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任。它也指人们通过积极参与并成为各种群体的成员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友谊、群体从属感、施助和受助的期待感,这些群体可以是读书会、保龄球俱乐部、桥牌社,也可以是政治组织、职业协会等。
 
帕特南发现,在20世纪的前三分之二,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美国人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不过就在几十年前,一股静悄悄的潮流毫无预警地逆转了这个浪头。社会资本遇到了全面的衰落。
 
这本巨作也得到了爱尔兰总理,时任议员的奥巴马等诸多政治领袖的高度评价,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社会学 | 独自打保龄:美国的社会变化》
 
 
22《破茧》
 
2006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奥巴马总统的法律顾问卡斯·桑斯坦(也是前文荐书《助推》的联合作者)提出“信息茧房”这一概念: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
 
 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
 
这也成了当下全球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北京大学外交学院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对这个现象也极为感兴趣。
 
他于2020年年底,出版《破茧:隔离、信任与未来》一书,希望寻找一条破茧的新路径,并对其可能性作出探讨。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政治学 | 风险社会中的观念茧房》
 
 
23《美国种族简史》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精神的价值观也随着内部族裔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对于由一个民族占绝大部分主体的东亚文化的我们,很多问题更是难以理解。
 
去年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将对黑人的种族问题推上了前端,但其实同样身为欧洲裔,白人相互之间的斗争在美国历史上也不断发生。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德国人有着极为显著的文化不同。而历史上对犹太人、对日本人、对中国人移民立场,当前对拉丁裔也在重演。
 
因而,深刻了解美国的种族问题,是理解美国的重要组成。美国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家、黑人学者托马斯·索维尔在1981年写的《美国种族简史》无疑就是一本极佳的参考坐标。
 
身为朝鲜族的罗永浩是此书的大力推广者,他说这本书几乎解决了他年轻时对种族问题有过的全部困惑,他也力荐给其学生。在如今国家、族裔对立矛盾突出的世界,这本书更显得难能可贵,因而我们对其推荐,希望大家可以透过种族,更为立体的理解美国乃至世界。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社会学 | 透过种族,理解美国》
 
 
24《我们的孩子》
 
罗伯特·帕特南的又一本巨作。
 
这两年,关于“阶级固化”一词的探讨不绝于耳,研究此现象的英国经典纪录片《人生七年》更是不断被刷屏,热度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社会分层、机会不平等的担心忧虑。
 
如果想要更深刻地了解这现象背后的原因,帕特南在2015年出版的《我们的孩子:美国梦危机》无疑是一本绕不开的经典。
 
他认为,只要社会流动系统保持充分的开放,出身下层阶级的孩子,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只要努力奋斗,还是可以在社会经济阶梯上赶超上层阶级不成器的败家子。在这样的社会里,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因为人的一生并不由他的出身来决定。
 
这就是过去“美国梦”的基石,但正在被日益扩大的阶级鸿沟一点点侵蚀。并且,机会不平等产生的阶级鸿沟更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极化,威胁到社会的价值观和稳定。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社会学 | 美国梦的破碎?》
 


 经济 / 商业 / 管理 

25《魔球》
 
棒球在中国还是小众的运动,但即便你不懂棒球,也不妨碍你阅读这本佳作。
 
主人公比利·比恩作为一名棒球运动员时,并没有什么骄人的成绩,但是作为球队总经理的他交出了卓越的成果,奥克兰运动家队在其带领下始终保持在联盟的前列,不断闯入季后赛,甚至以20连胜的战绩破了大联盟的历史纪录。
 
其原因在于,比恩敢于对传统理念说不,他认为传统棒球智慧在判断或选拔运动员时有着很大的误区,同时他认真学习并接纳了当时非常小众的棒球计量学,使用数据量化地分析棒球,并敢于聘用毫无棒球经验的经济学高材生将这套理念贯彻。
 
并且,他意识到数据分析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结合对棒球的理解,定量与定性结合,找到未被传统棒球圈认知到的致胜因子,以此挑选交易球员,并指导他们如何上场比赛。
 
他的影响超越了体育,成为了商业及管理学领域的经典,魔球一词也上升成一种理论。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管理学 | 魔球:赢得不公平比赛的科学》 
 

26《伟大的经济学家》
 
在全球面临根本性变革的时候,我们急需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就此而言,还有谁比那些伟大的经济学家更能帮助我们塑造未来的经济呢?
 
他们的思想曾经让现代经济走向空前繁荣,甚至最贫穷的国家的情况也大有改观。这些过去的思想在现今的经济环境下依然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挑战。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琳达·岳就将目光投向了近300年来的那些伟大经济学家,介绍了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马歇尔、费雪、凯恩斯、熊彼特、哈耶克、琼·罗宾逊、弗里德曼、诺斯、索洛等人的主要思想。
 
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再到如今的数字时代,这些人的集体智慧塑造了世界经济的运行格局,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在这段时期有了显著提高。
 
或许他们的见解也能指导我们的经济未来。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经济学 | 为什么富有的国家这么少》
 
 
27《贫穷的本质》
 
扶贫一直是全球各个国家政府头疼的问题,援助则成了最为直接,也最为简单的方法。
 
但事实证明,援助的结果往往无法达到其初衷,甚至背道而驰。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传统思维往往将贫穷经济学与穷人经济学相互混淆,穷人的形象又固化地遭到贬低,没有人愿意去了解他们真实又复杂的生活及情感。
 
印度裔美国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其搭档埃斯特•迪弗洛作为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学者,对这个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发现,在学术界,有一种通行的理论“贫困陷阱”:在临界点之下(陷阱中),穷人明天的预期收入都要比今天低,那么贫穷则很难摆脱,而临界点之上(陷阱外),明天的预期收入要高于今天,那么人们就可以顺利摆脱困境。
 
他们做了大规模的资料收集以及实验,得出了解决“贫困陷阱”的一些方法,也因此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经济学 | 贫穷下的廉价奢侈品》
 
 
28《人的行动》
 
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重要的一本书。提到信奉自由主义的“奥地利经济学派”,荣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哈耶克肯定是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名字,而从卡尔·门格尔创立奥地利学派开始,传承至哈耶克,其实已经是第四代了。
 
我们在赞叹敬佩哈耶克才华的同时,也不能不忽略他脚下巨人的肩膀,这其中就有他的老师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作为20世纪的经济学大家,米塞斯对经济学的最主要贡献,在于他不把经济学作为对于材料、服务和产品的研究,而是对于人的行动的研究。
 
在他看来,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更普遍的科学,即人的行动学的一个部分。的确,如果你阅读他的著作,可以说涵盖了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心理学等诸多学科。
 
他在1949年,68岁的时候,出版了《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一书,系统论述了他的思考,此书也被视为他的扛鼎之作。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经济学 | 人的行动:观念的作用》
 
 
29《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作为一名杰出的科技先驱、企业家,英特尔曾经的传奇CEO安迪·格鲁夫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他非常愿意分享其在实战中总结归纳的管理理念。
 
被谷歌发扬光大,后经各类科技公司使用的OKR管理法,就是由格鲁夫最早提出创立,他也被誉为“OKR之父”。
 
他还抽空写下诸多著作,系统阐述其理念,包括《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提出管理杠杆、10倍速变化等诸多理念。
 
在书中,他没有一套套空洞的理论,而是非常平实地以他亲身经历的一个个实战案例来阐述,极具实操经验,因而大受好评,影响了科技届的诸多创业家们。
 
格鲁夫也认为,我们每个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老板,他写书的动机,也是想帮助每一个读者,可以更好地经营人生。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管理学 | 如何撬动管理杠杆》
 
 
30《国富国穷》
 
对于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研究,无论在学术圈,还是大众传播领域,都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一个话题。我们第一年推荐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及《西方将主宰多久》两本书,都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议题做过精彩的论述。
 
而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此的探讨,那就绕不开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及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于1998年出版的《国富国穷》。
 
兰德斯在此书中,批判并发展了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基本观点,并将地理、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糅合在一起,从历史出发,多层次地分析了财富创造、国家兴衰更替的根本原因。
 
与戴维斯同龄的芒格也将此书列在其20本推荐书目之中。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历史观 | 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在那时?》
 
 
31《贝佐斯致股东的信》
 
对于贝佐斯而言,押注大梦想一直是亚马逊能够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早在创立企业之初,贝佐斯就确定了以长期价值为第一目标,而非短期盈利以及华尔街的压力。
 
他在1997年的致股东信指出:如果一定要在最优化GAAP(通用会计准则)报表和最大化未来现金流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我们会选择后者……我们会平衡长期盈利与资本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把市场增长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相信,一定的企业规模是实现我们这种商业模式的潜能最为核心的基础。
 
他甚至花了4200万美元,在德州建造了一个由未来学家西尔斯设计的万年钟,这台钟每一百年指针动一下,每一千年布谷鸟才报时一次。
 
正是这种长期主义的思想,让他不断前行,他的理念也在他每年一度的致股东信里得以展现。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管理学 | 押注大梦想》

   
32《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
 
这是一本介绍投资大师的书籍,约翰·邓普顿爵士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选股人之一”,他最著名的标签是“低价股猎手”。
 
他对于市场情绪有着准确的把控,提出“极度悲观点(Maximum Pessimism)理论”:最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最佳时机,最乐观的时刻正是卖出的最佳时机。
 
他也是“全球投资之父”,在60年代重仓日本,给他带来了巨大回报。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他又重仓了韩国。
 
他的侄孙女及丈夫总结了他的投资原则和案例,于2008年出版了《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一书,让我们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到他。
 
扩展阅读:
《低价股猎手的选股秘诀》


 
 数学 / 物理 

33 《信号与噪声》
 
作者是数据分析专家纳特·希尔弗,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他,在咨询公司干了4年后,辞职当起了棒球分析员,创立一套有效的球员表现预测系统,卖给了许多职业运动队。
 
后来,他又继续跨界,干起了选举分析。2008年,他成功预测了美国50个州中49个州的选举结果;2012年,更是精准判断对了全部50个州的最终选票;2016年,虽然他预言希拉里当选,但是他的模型中,特朗普29%的获胜概率,依然远高于所有主流媒体及同行的概率。
 
2012年,他将他对预测的思考,写成《信号与噪声:大数据时代预测的科学与艺术》一书,出版后迅速登上纽约时报及亚马逊的畅销书榜单。
 
推荐阅读:
《投资中的统计学 | 践行贝叶斯定理的体育赌客》
 
 
34 《醉汉的脚步》
 
这是一本精彩的概率通识书,作者列纳德·蒙洛迪诺曾与霍金合著《时间简史》与《大设计》,自己也拥有多本畅销书,如《费曼的彩虹》、《欧几里得的窗口》等。
 
霍金评价他的书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引人入胜。他在书中经常会结合精彩的科学史和科学家故事来阐述深奥的理论,2008年出版的《醉汉的脚步》一书也正是如此。
 
他指出,《醉汉的脚步》这个书名来自描述随机运动的数学术语。当分子飞在空中,并不断与其他分子碰撞时,它所经过的路径就是随机运动的一个例子。
 
那些用来理解醉汉的脚步的数学工具,同样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生活中的各类事情。因为在面临不确定性时能够做出正确的评判和选择,这是一种十分稀缺的能力。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概率论 | 大数定律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35 《规模》
 
理论物理学一直被普通人视为高深的领域,通过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而这本《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可能会打破我们对此的认知。
 
作者杰弗里·韦斯特,从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视角,以跨学科的精神综合各种科学思想,把生物学的基础性问题与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性问题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他指出,当通过规模视角进行观察时,在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极端复杂性、多样性和显而易见的混乱性之下,潜藏着令人吃惊的统一性和简单性。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物理学 | 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和有限时间节点》
《这是一场关于维数的进化和竞赛 》
 
 
36《时间的秩序》
 
在我们通常的物理学习中,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变 量,我们总是默认其是客观的,匀速流动的,虽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经揭示了时间可以受到影响,但我们依然似懂非懂地将其视为遥不可及的高深科学。
 
而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想要竭力破除这一点,罗韦利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引力,同时也是一位科普作家。2014年,他出版了《七堂极简物理课》一书,迅速成为畅销书,后翻译成40多种语言。2017年,他又出版了《时间的秩序》一书,同样引起热烈反响。
 
他认为,我们所看见的远非真实,我们所感知的也存在着偏差。时间的流动并不是宇宙的特征,就像天空并不会旋转,旋转的其实是地球,源于我们在自己角落中的独特视角。
 
他的笔下,没有了物理学中的枯燥公式及高深概念,而是以一个个相对通俗易懂的形象诗意地出现。到了最后,你会发觉,物理学与哲学完美融合,解释着这个世界。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物理学 | 时间之矢的秘密》
 



 文学 

37《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说用哪个词来可以用来形容王小波,不外乎以下几个:理性、幽默、睿智、特立独行。
 
在他的各类小说、杂文中,他不遗余力地推崇理性;作为一个文理兼修的人,他的文字包含许多跨学科的思维,同时处处透露着幽默的哲理。
 
他喜欢多元化的价值观,讨厌“推己及人”的态度,赞成伯特兰·罗素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在他的杂文汇编《沉默的大多数》中,他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他的确做到了。
 
李录先生也将《沉默的大多数》列为他的推荐书单之一。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文学 | 向限度挑战的强者》
 
 
38《演讲的力量》
 
公共演讲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想象这样一幅场景:
 
夜幕降临,美丽的星空下篝火闪耀,一位老者起身站立,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他,看他饱经风霜的面容在舞动的火光下熠熠生辉,于是,故事拉开序幕。随着老者的讲述,每一位观众渐渐融入故事情节,感受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一个奇妙的旅程,不同的心灵凝聚成一个共同的意识。在一段时间内,所有篝火会成员行动一致,就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一起起身,一起跳舞,一起歌唱。
 
而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一个会场的一次演讲能够被千千万万的人所观看,我们的篝火现在就是整个世界。
 
TED主办人安德森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公共演讲复兴的时代,出版了《演讲的力量》一书,教导普通人如何发表演讲。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修辞学 | 知识的诅咒》



 跨学科 

39《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
 
赫伯特·西蒙(1916-2001)是一位政治科学家、组织理论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又是科学哲学家。
 
并且,他在这些领域中均获得了极高的造诣。1975年,他获得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图灵奖”,1978年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唯一一位获得这两项殊荣的科学家。
 
他的主要学术生涯都奉献给了卡耐基梅隆大学,在创立其工业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探索人工智能的先驱之一。
 
他不仅会读写中文,更自学了近20门语言。
 
他认为,世界之美,有一部分是隐蔽的,需要用科学去发现,但科学被划分为各个学科,使人们简化目标,就好像世界被分为多个国家。所以,世界需要这样的人,能够跨越国家、跨越学科,在一个个迷宫岔路的交汇点去获取新知。
 
这也正是他乐意做的事,他说:人生在于体验,不在于种种总结和提炼。他的自传《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也是芒格书单之一。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科学 |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
 
 
40《模型思维》
 
我们过去一年的书摘推荐中,可能没有比这本《模型思维》更为直接地阐述多学科思维的价值了。
 
《模型思维》的作者斯科特·佩奇以对社会科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研究和建模而闻名。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路径依赖、文化、集体智慧、适应和社会生活的计算模型。
 
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物理学、公共卫生、地理学、城市规划、工程学和历史学。
 
执教期间,他一直在试图寻找一门课程:既能够向学生介绍复杂系统领域的知识,同时又不脱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规划。
 
最终,他决定通过讲授一门关于模型的课程,向学生展示各种相关的工具和思想,提高他们推理、解释、设计、沟通、行动、预测和探索的能力。
 
课程推到线上后,有近6万名学生注册该课程,超过120万人次观看了课程视频,《模型思维》就是这门课的精华。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科学 | 成为一名多模型思考者》
 
 
41《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一本跨学科的“另类”书籍。
 
这本略显奇怪的英文书名其实非常简洁朴素,The Formula,可能为了凸显辨识度,翻译版本纳入了作者的名字:艾伯特·巴拉巴西。
 
巴拉巴西目前是全球范围内网络科学及复杂系统领域的权威。普通人听到这两个领域可能非常地晕,但巴拉巴西的研究魅力之处在于同样可以适用于普通生活中。
 
他出于好奇,研究起了“成功”,并总结了5条定律:
   
第一定律: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第二定律: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
 
第三定律: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 = 未来的成功。
 
第四定律:成功的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而且往往更容易让一个超级领导者脱颖而出。
 
第五定律: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科学 | 成功与年龄有关系吗?》
 
 
42《实力、运气与成功》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运气,我们对一个成功结果的评定,很难将实力和运气区分开来。
 
这也是金融从业者迈克尔·莫布森所关心的方向,他是华尔街金融从业者,也长期担任哥伦比亚商学院的客座教授,以及复杂科学研究的发源地——圣塔菲研究所的董事会成员。
 
他于2012年出版《实力、运气与成功》一书,聚焦于实力与运气在商业、体育及投资领域中的作用,并运用多学科思维模型对其深入分析探讨。
 
对辨别一项活动需不需要实力,他提供了一个快速的方法:问一下自己失败是不是因为自己不想赢。在靠实力取胜的活动中,自己不想赢就可以不赢;但玩轮盘赌或买彩票,再也不想赢也可能会赢。
 
而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能给读者以智慧去分辨实力和运气。
 
扩展阅读:
《投资中的科学 | 运气到底有多重要?》



 书单列表 


第一年总结,请点击《过去1年,我们推荐过的33本书》



六禾书摘即将开启第三学年,我们依旧会遴选好书,在智慧的雪道上继续滚雪球,与读者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