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而坚定地生长

陆思捷   2022-03-11 本文章226阅读


前 言

我们的公众号每周都有一个固定栏目——书摘推荐,旨在学习不同学科中的思维方式,一点一滴地累积,从而达到芒格先生所说的多学科思维模型。


除此以外,我们团队内部也一直举行【六禾读书会】,图书涵盖同样广泛,从经济、投资到物理学、生物学等等,我们收获了很多。


一些精彩的思考,我们也尝试将其梳理成章,希望能与读者一同分享,去年《历史的周期与成长(上)》《历史的周期与成长(下)》《成为一名斯多葛》等系列原创都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我们始终坚信投资的结果从长期而言,是一个人认知的体现,所以会持续读书会的分享,持续成长,祝开卷有益!

 


年长的人最美丽的时候,是他们拥有了年轻人所缺乏的东西的时候:雍容,博学,智慧,经验,以及波澜不惊的平静。

——纳西姆·塔勒布

 

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高知家庭,自小聪慧,中学又在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私立学校学习,学习包括拉丁语、希腊语等多门语言,最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生物化学。


本科毕业后,他去到牛津大学继续攻读生理学博士。等博士学成回到美国,先后在母校哈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他的胆囊实验研究及教学。


同时,他喜欢观鸟,业余时间走遍世界进行田野调查。因为也热爱写作,他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陆续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但也只是出于兴趣而已。

 

至于他的个人生活,直到他50岁时,他才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至此,他走的是一条经典的、传统的学术精英道路。


然而到了55岁,一个在当时是许多人已经考虑退休的年龄,他选择出版了第一本通俗读物,所涉及内容远超出其本人专业,在大众领域取得了一些小名气。

 

又过了5年时间的酝酿,在他60岁那年,他出版了自己第二本及第三本著作,第三本书更是一炮打响,获得无数好评,包括了普利策奖,他的名字也渐渐被大众所熟知。

 

然而,他的学术脚步也没有停下,直到65岁才结束对胆囊的研究,并且横跨专业,继续进行地理和环境生态研究。


67岁出版了第四本书,75岁第五本书,82岁第六本书,几乎每本都保持着非常高的质量,期间依然坚持给本科生亲自教授地理课。

 

比尔·盖茨看完了他的每一本书,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推荐的20本书中,他是唯一入选2本的作者。

 

你不一定听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他写过的书名。

 

他就是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一个跨学科的巨人、一名非凡的思想家、一位智慧的布道人。

 

无论是在我们的原创文章,还是书摘推荐,戴蒙德的名字常常出现,我们分享过他关于地理、生态、国家性格、人生哲理等诸多方面的思考。

 

而其实,他本身的人生旅程,就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启迪。

 

 

01 “无用”的学习

 

 

1937年,戴蒙德出生。按照巴菲特的话而言,他中了“子宫彩票”。


他的父亲是一位资深的儿科医生,对于儿童血液病的研究在业内非常有名;他的母亲是一位学校老师、语言学家,业余时间也为音乐会弹奏钢琴。

 

因而从小时候,父亲就教导他关于科学的理念,母亲教他阅读与写作,在那个年代,他从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

 

他出生后的美国,此时已经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但是二战的爆发深深影响了还在童年的戴蒙德。他的卧室里挂着两幅地图,一幅欧洲、一幅太平洋,上面插着许多针和线,和前线的作战地图别无二致。

 

每天晚上,他父亲都会根据最新的新闻,移动两个地图上的指针,把最新战况讲解给年幼的戴蒙德。


他回忆起那段日子:豪不夸张地说,自己是在历史及地理的凝视下成长。

 

通过媒体,他也被前方传来的各种战争及战俘营、集中营的照片所震撼,这种印记终其一生都无法磨灭,是战后婴儿潮一代所无法理解的。

 

到了中学阶段,他有幸进入了一所1645年就成立(北美存续最悠久)的学校就读。此时,受到父亲的长期影响,他已立志于成为一名医生或者从事生物学领域的工作。

 

然而在选修课上,他却拒绝了所有科学相关类课程,而是选了希腊语学习,要知道在他的学校,拉丁文已经是一门必修课,语言的学习压力已经不小了。

 

在回望这个决定时,他说,我那时只是想:既然我的余生要从事科学工作,那在此之前,我不如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事物

 

进入到哈佛大学后,虽然他的主要方向是生物化学,但他只参与学校要求的最低科学课程数量,依然去选择与他未来方向毫不相关的课程,让他觉得最有挑战,也最有乐趣的是一门音乐作曲课程、一门口述史诗课、德语和俄语。

 

到了毕业前的一个月,戴蒙德还在纠结究竟是去医学院深造,一圆儿时就建立的医生梦,还是去进行科学研究。他选择了后者,选择了剑桥大学。

 

而他选择的理由也很简单,剑桥4年的博士课程不需要上课,只要能完成自己的研究项目就行。所以这给了他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念剑桥时,他借机走遍了欧洲很多地方,继续学习新的语言,学习当地的历史,闲暇也不忘学习在管风琴上弹奏巴赫的音乐。

 

25岁,当他学成归国时,他才从事起全职的实验研究。

 

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在戴蒙德的成长中,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但又让人不解的是,他其实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去学习那些看似对他生物学研究“无用”的事:语言、音乐、历史。

 

他从中学到博士,自始至终也只有一个简单的理念:余生很长,那就先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吧。

 

 

02 “艰苦”的爱好

 

 

戴蒙德从小时候就喜欢观鸟,这个爱好贯穿了他的一生。

 

1964年,时年27岁的戴蒙德为了观察鸟类,在暑假去了一趟新几内亚岛,因为那里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宝地。

 

其实这趟行程因为经验的欠缺,他没有观察到什么,但不妨碍他爱上了这片地方。因为连第三世界都称不上的新几内亚,存在着大量的原始部落,他们没有金属工具、没有文字、没有国王,是一个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世界。

 

并且,在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单单在新几内亚,就有1000多种,绝大部分的语言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隔20公里就换一种语言,这自然也激发了语言爱好者戴蒙德的极大兴趣。

 

终其一生,戴蒙德去了近30次几内亚岛,因为当地复杂艰苦的自然环境、及部落之间的敌对关系,他多次陷入险境,几乎丧命。

 

但他之所以对此那么神往,是因为他更大的爱好是对“人”,对人类社会这个更广阔议题的兴趣,多年前从他那间小小卧室的墙上其就已萌芽。

 

他在2012年出版的《昨日之前的世界》一书中说道:

 

我们对人类心理学的了解大抵基于某一群的受试者。这些受试者共同的特征就是:西方人(western)、受过教育(educated)、来自工业国家(industrialized)、富有(rich),以及生活在民主社会(democratic)。

这几个特征的英文首字母凑起来,就可组合成一个单词,也就是WEIRD(怪异)。的确,从世界文化差异的标准来看,这群受试者实在是怪异的一群。

 

世界是多样化的。即便西方率先发展起了现代化的技术,但传统世界的人们依然有许多的智慧值得他去学习。

 

也因为1964年的这个夏天,戴蒙德决定将鸟类的进化生物学作为他第二个研究方向。


并且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他得以为Natrue杂志投稿,讲述这篇神秘的热带雨林。


他自小对写作的热爱及文笔也派上了用场,其发表的杂志进而扩展到Discover、Natural History等,变成了他的第三职业。

 

.

03 “意外”的连结

 

 

1987年,戴蒙德50岁时,他的双胞胎儿子出生了。

 

高兴的同时,他也萌生了一个思考,他所研究的自然世界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议题,而是关乎到孩子成人后的实际生活。他希望等他的儿子们50岁时,这个世界是值得他们去居住探索的。


这不仅仅是给孩子买足保险,耕耘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够了,而是要从现在起就帮助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这个念想愈发强烈,他也决定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达成他的目标。


于是,他利用积累的专业知识,帮助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等政府合理规划国家公园系统。加入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董事会,在环境保护方面帮助出谋划策。

 

学术研究上,他也将环境和地理作为新的研究方向。

 

但即便如此,这些都还是限于在专业领域内,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世界,他开始着手写作面向大众的通俗类科普书籍。

 

1992年,处女作《第三种黑猩猩》就此诞生,这部著作是关于当时打动他的、一个最大且最具吸引力的科学与历史问题:


即人类如何从仅仅作为一种较大的动物,演化成能够学习语言和音乐,并逐渐对历史与地理产生意识,进而理解鸟类和星星的。

 

他通过把从地理学、历史、科学、语言和音乐中学习的东西编织在一起并作出解释,大众们对此反馈也很积极。

 

5年后,他将《第三种黑猩猩》的内容继续扩展,形成《性的进化》及《枪炮、病菌与钢铁》两本书,后一本书更是引起巨大影响,让他声名鹊起。


他也由衷地热爱他的写作生涯,并渐渐对胆囊的生理特性失去了兴趣,但直到2002年65岁时,他才完全放弃了实验研究。

 

但是他始终没有后悔,他在《第三种黑猩猩》里这么说:

 

我并没有因为几十年的岁月致力于胆囊的生理学研究而感到遗憾。我学会了如何科学地思考,包括在地理学与环境历史领域如何这样做。


如果我在1958年步入博士阶段学习及生理学领域时,已经预测到我最终将成为一个为普通大众撰写文章的地理学家与环境历史学家,那么我就不会明白生理学领域的训练,将证明是我准备阶段颇有价值的一部分。

 

相同的是,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经典演讲中提到他从里德学院退学后,漫无目地上了一门书法课,学到了美妙的字体和排版,他只是觉得非常优美,但这在当初并没有任何用处。

 

但当他创立苹果设计麦金塔电脑时,它一下子浮现在他眼前。于是,这些优美字体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

 

他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非常清楚了。

 

你们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相信这些点迟早会连接到一起。

 

对于戴蒙德而言,那些早年看似对其生理研究无用的学习,以及与环境历史及地理著作没有任何关联的胆囊研究,其实正是一个个“点”,日后才构建了他的成就。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结尾

 

 

在我还是青少年时,我认为近30岁的年轻人处于人生的巅峰,也最有智慧,30多岁的人已经是中年人,而60岁以上的人则是老人。现在我已75岁,我认为我人生的巅峰是在60多岁和70岁出头时,而85岁或90岁左右才是我的老年期。

 

——戴蒙德,2012年

 

在心理学中,会将人的智力会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而晶体智力是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

 

人的流体智力在20多时达到巅峰,但伴随着生理机能的下降也逐渐下滑。但晶体智力却不同,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积累。

 

这也是戴蒙德的亲身体会,他的智慧随着人生经历愈发闪耀。


现在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年龄焦虑,35岁工作焦虑、中年危机等等,而戴蒙德却告诉我们,我们其实不用着急,虽然体力、流体智力随着年龄不可避免地下滑,但晶体智力随着时间的推进,却会滚出巨大的雪球。

 

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人生,都可以是一条长长的,可积累的雪道,只要保持耐心,终能结出复利的硕大果实。

 

2017最受好评的纪录片之一《人生果实》讲述了90岁的修一先生和87岁的英子女士的幸福日常生活,片中有一段重复多次的旁白:

 

风吹落了枯叶,枯叶滋润了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而坚定地生长。

 

这也是贾雷德·戴蒙德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余生很长,也会越来越精彩,只要我们不急不躁,孜孜以求,缓慢而坚定地生长



参考资料:

1.《第三种黑猩猩》,贾雷德·戴蒙德

2.《性的进化》,贾雷德·戴蒙德

3.《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4.《崩溃》,贾雷德·戴蒙德

5.《昨日之前的历史》,贾雷德·戴蒙德

6.《剧变》,贾雷德·戴蒙德

7.《人生果实》,津端修一 / 津端英子

8. www.jareddiamond.org



往 期 推 荐
 有益的神经质:勇于不敢

 投资思维的减法:证伪思维(下)

 投资思维的减法:证伪思维(上)

 投资思维的加法:系统思维

 提升投资幸福感的三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