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市场的波动——花剌子模的启示

陆思捷   2020-08-16 本文章133阅读


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种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行,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一定觉得花剌子模的君王很可笑,这种鸵鸟式的逃避心态,对于管理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在他的这种做法下,久而久之,信使自然瞒报、报喜不报忧、甚至如果是坏消息的话直接就逃了,整个国家因而就处于看似太平实则危机重重的局面下。


从这个角度来看,及时传递坏消息信使的价值,比传递好消息的信使价值要大得多,因为它把风险第一时间就暴露了出来。

 

大家觉得花剌子模的故事很遥远,而如果我说,现在社会也有一个这样的地方,信使会及时传递着好消息或坏消息,帮助我们做决策,我们是否会也和它的君王一样呢?

 

这个地方就是标准化证券市场,而信使就是价格,价格每天每时每分都在更新,企业拿下了大的订单,行业发布了优惠政策,宏观大环境欣欣向荣,都会第一时间在价格上反应出来(上涨);反之亦然,企业亏损,行业爆雷,国家之间有冲突摩擦了,价格也在第一时间下跌。

 

因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价格(信使)总是能及时地反馈,形成波动。我们做不到像花剌子模君王那样,可以把信使喂给老虎,但有投资人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去到没有信使或者信使传递消息很慢的地方,如非标准化的市场——没有流动性,或者流动性很低的市场

 

在这些市场中,你很难看到波动,甚至是没有波动可言,所以我们可能会觉投资的东西没有风险,因为根本没有信使(价格)来报坏消息,自然而然,我投资的品种是“安全”的。

 

但是,风险并不会因为没有信使,没有价格而消散,相反,在没有消息的情况下,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积小成大,等到我们真正着手处理的时候,往往已经难以控制了。如同你借了钱给别人,等他告诉你他还不出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类似的事情在近年来的资产管理领域也屡见不鲜,当投资人购买了一些非标准化的产品时,底层融资方往往都是等到还不出钱的时候,才向投资人披露出来,但在违约之前,都歌舞太平。

 

你如果购买的是标准化市场的产品,比如某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这家公司有任何盈利上的下滑或者其他风险,价格马上就会下跌。


如果你不知道,不要紧,市场上自然有其他投资人比你更敏感,他的操作会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这就是市场先生(标准化市场)的好处。

 

因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证券市场的波动,它恰恰提供给了我们一个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如果有什么坏消息,可以使我们第一时间知道


并且标准化市场提供了流动性(交易的可能),如果你觉得这个风险我无法承受,可以及时止损。而不是在非标准化的市场中等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才发现,还无法交易。

 

但一些投资人觉得投资股票风险大的地方正是在于这种波动,并且把“波动”等同于“风险”。我觉得形成这个认知的重要因素,一部分源于过去市场中体量巨大的“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

 

这类理财产品的本质,大多为非标准化的债权,没有流动的二级市场,没有价格和净值可以看。借债了肯定会有违约,但因为时代的原因,产品发行/销售方都隐含着“刚性兑付”,投资人无论如何都能收回本息。如此一来,在投资人的心中,逐渐形成了片面的固化印象:

 

没有净值波动的理财产品 = 没有风险

有净值波动的证券投资 = 充满风险

 

而“刚性兑付”的背后,实则是逐步累加的杠杆,一些融资平台甚至在“刚性兑付”的令牌下,更肆无忌惮地借债,进一步推高风险。


但在近年来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过去的这种行为无法再持续,无法再借新还旧,此时投资人发现,原来“保本保息”的产品,一旦出了事,如同戳破的泡沫,甚至可能落得本息全无。


因而,这就是价格,是净值的意义所在,风险并不会因为价格的缺失而消失,它始终客观地存在,没有波动绝不等同于没有风险,而价格的波动恰恰能够有效地反馈风险,这也是现在大力提倡净值化产品的原因之一。

 

理解了波动,就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原因,投资于一个能够实时反馈,有信使的标准化市场,是资产配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过去所欠缺的。


这是花剌子模君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意义,毕竟花剌子模只存在了100多年就灭亡了。



往 期 推 荐
 价值投资是一种修行

 围炉书会 | 价值投资者的中国实践

 价值投资是一套心法

 价值投资是一项事业

 成为一名斯多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