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指根据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和投资法规所规定的有资格投资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专业投资者。例如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在与投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面对同样的投资结果(业绩),同样的投后服务,不同投资人的投资体验感可以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投资体验固然和投资结果有着重要联系(赚钱了开心,亏钱了痛苦),但两者的相关系数并非人们想象地那么大。
我们称这种体验为“投资幸福感”,高回报未必会带来投资幸福感,而高投资幸福感则有可能继续提高投资结果。
投资的终极目的是给我们的生活添光溢彩,所以如何提高投资幸福感也是我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无论是出于投研体系还是投资者服务,最终希望能帮助投资人更好地理解投资,而以下是我们发现的三个可以提升投资幸福感的秘密:-)
01
《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塔勒布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中举过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案例:
有一个快乐的牙医,很擅长投资,之前获得投资回报大约在每年15%,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为10%。也就是说,他的投资结果大概率(68%的可能)在5%-25%之间,并且任何一年的赚钱概率都有93%,他对此非常满意。
此时,他退休了,终于可以不用应付繁忙的工作,有闲暇盯盘了,因而他申请了一种能够实时传达行情的软件,每秒钟都会更新他投资组合的情况。他也觉得加上大把的空余精力,还可以提升他的投资业绩,享受投资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但是没多久,他发现短期的投资结果和预期的截然相反,赚钱的概率比预计得低太多,屏幕跳出绿字时,他都觉得痛心不已,虽然赚钱的时候也很愉悦,但是这种快乐程度远抵不上赔钱时的痛苦程度。每一天结束时,他都筋疲力尽,丝毫不敢想象今年是否还会有15%的预期收益。
大部分人觉得会很奇怪,甚至也会有相同的体验,今天涨上去明天就跌回去,来来回回。这其中就是随机性的时间尺度在作祟。
以比较窄的时间尺度来看,这位医生的投资组合,任何一分钟的赚钱概率其实只有50.17%,每天的赚钱概率也只有54%。
假设他每天看盘4个小时,每天他都会有120分钟的心情不愉快,一年则有3000分钟的不愉快,给自己造就了巨大的心理赤字。但如果他还是和以前工作时那样,只有在经纪公司发月报时才去查看,由于有67%的月份会盈利,他1年只会痛心4次,而快乐的次数达到8次。
同一位牙医,只因审视组合的时间频率不同,就会造就不同的投资体验。
塔勒布总结说: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尺度内,我们观察到的是投资组合的变异性(随机性),而不是回报率。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是变异,几无其他。我总是提醒自己,我们观察到的顶多是变异和回报的组合,不是只有回报而已。
同时,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卡尼曼做过大量测试,为了研究人们有多厌恶损失,他问人们:如果想要平衡100美元的可能损失,需要得到多少的收益,这个数基本在150-250美元之间,平均约为200美元,是损失的2倍。
所以,他指出时刻关注每日的资产波动是一个始终亏本的对策,因为频繁的低额损失带来的痛苦比同样的低频收益带来的快乐程度更为强烈(痛苦是快乐的2倍)。
太密切关注短期(充斥随机性)的人即便从长期来看,有着不错的投资结果,但依然很难获得幸福的投资体验,在一连串的损失痛苦的体验下,很容易像这位医生一样,情绪上筋疲力尽,更不提再做出不理性的投资行为了。
02
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H.Nejat Seyhun发布过一篇特别的论文,他统计了从1926到2004这79年的美股回报,年复合收益可以达到10.04%,如果在1926年投资1美元到美国股市,到了2004年,将变成惊人的1920元。
但如果剔除这累计948个月中,表现回报最好的12个月,年复合回报就下降到了7.01%,总收益一下子变成原来的十分之一,仅为197美元。而如果扩大范围,剔除了表现最好的48个月(5%的总交易时间),投资股市的回报比同时段投资美国国债的表现都低,1块钱仅便变成了7.46元。
可以说美国股市中,这5%的交易时间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收益,剩余95%的时间都是平淡无奇的。
那A股是否也有着同样的表现呢?
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测算,如果从2006年1月开始,以100元投资沪深300指数,持有至2019年底。这14年里,100元可以变成444元,年复合回报达到11.23%。
但如果剔除这14年中涨幅最高的10天,444元就变成了216元,年复合回报只有5.66%。而如果剔除涨幅最高的30天,这100本金甚至还要亏损21块,仅剩下了79元,年复合回报为-1.65%。
究其本质,是因为股票本身是一种波动较大的投资品种,这就注定了股票投资的收益分布区间是非线性的、不均匀的。
也就是说,我们没法像那位医生一样(在只有10%的波动情况下),有一个大概率的预测区间。真实世界中,有可能连续2年都没什么表现,但下1个季度完成了3年的预期涨幅。
因而,从收益角度而言,股票投资就像坐一辆没有出发时间表的列车,重要的是当列车启动飞奔的时候,你要确保你自己坐在里面,而不是没有了耐心就提前下车了。
错过这个少数的时间窗口,大部分收益就与你无关了。不过也有投资人会想,既然时间窗口这么重要,那采取择时的方法来进行投资不就可以吗?
顶尖机构投资人、耶鲁基金会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就明确:择时要求投资人对那些短期内难以做出预测的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投资者能够判断长期收益的重要驱动因素,而短期异动在可预测的长期中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明智的投资者不会选择择时。
因而,耐心等待是获取良好股票投资结果的前提,不着急短期的得失,反而能有幸福的体验感,重要的是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场。
03
确保自己在场的另一个重要基石,也是股票投资的另一个特点:强大的可积累性。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杰里米·西格尔根据历史数据,制作了一幅美国市场过去200年资产类别的长期收益率。
如果在1802年投下1美元的话,到了2013年底,将变成93万美元。而如果投了1美元到债券的话,则只能增长为1505美元,差距巨大。
造成这个结果,就是股票投资的可积累性,因为股票的本质就是成为公司的股东,可以享受到企业增长的全部果实,而如果投资一家企业的债券,即便企业有着100%的增速,也只能享受到事前固定的利息。
并且,股权类投资通过一点一滴的复利推动,在指数增长的力量下,最终会变成庞大的雪球。
耶鲁基金会在史文森的带领下,32年的时间里,保持着年化13.5%的回报,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把基金从1985年的10亿美元发展到2017年的近300亿美元。这中间重要的因素,是在于其以股票为导向的投资策略,他认为这是取得业绩的重要驱动力。
但就我国情况而言,得益于经济过去20年的高增速发展,我国的类固收(债权类)在也有着不错的回报,因而投资人对于波动性更大的股票投资,就寄予了更高的预期。
而且类固收投资通常投资期限偏短,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及比较,人们对股票的短期收益也就更为看重。但是因为股票投资收益的不均匀性,预期和结果并不匹配,短期投资很难有称心的体验。
所以,如果要进行权益类的投资,我们需要降低其短期投资预期,注意,降低的只是短期的投资预期,而非长期的预期,因为通过股票投资本身可积累性的力量,在复利的加持下,依然可以获得让人满意的长期投资结果。
因为人们总是高估短期的影响,而忽视长期的力量。
结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其代表作《悉达多》中有一位富人,他问主人公悉达多:
“朋友,许多人都想知道。你必须去做你会做的事情,以赚得钱财、鞋子和衣裳。否则一个穷人是不会有钱的。你会什么呐?”
悉达多回答道:“我会思考。我会等待。我会斋戒。”
我们财富的积累,投资幸福感的提升莫不过如此,说简单也简单,不是什么秘密:
Copyright © 上海六禾致谦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沪ICP备2022025568号 沪公安备31011502400806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